第138节(2/2)

沈聿必是因为当时听见,所以才误以为容朝华是个贪图名声的女子,这才用蟾宫才打动她。

误会颇多,都可以一一去除。

只是没想到楚六明明是楚家子弟,怎么竟这样不开窍呢!

“他给了那个假狱卒多少钱?”裴忌眉心微皱。

夏青伸出三根手指头:“三百两!”都够在东城买间四合院了!

“本来还要给,但他没钱了。”

杨氏也不傻,眼看儿子天天出门为了同窗奔波,银子是小事,要是被卷进去怎么办?

杨氏苦口婆心:“小六,娘不是心疼这些钱,你帮你同窗是好事,可这样大的事,你爹也不肯替你担干系的,你可不能害了自己害了全家呀!”

杨氏时常说些蠢话,做些蠢事,但这句她说的没错。

楚六不肯听,现银被没收了,他又当掉了玉佩折扇和玉带金银囊,换出来二百两,继续去填那个狱卒的窟窿。

裴忌有点头痛:“找个由头先把那伙骗子抓起来,他一个世宦人家的子弟,就没想过找找山长?找找省官?”余杭解元牵扯入舞弊案,省官自然要想办法跑门路。

楚六只要想到这节,余知府就能“顺理成章”的来走裴忌的门路。

而后,裴忌会大大方方卖给沈聿一个大人情。

本来这局就是为了削除荣王一党。

林大人不是头回办这事,这些年来他像只蜘蛛那样吐出网丝,粘住一个又一个门生,把这些粘在他丝上的人输送给荣王。

等了这么久,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。

荣王操纵科举,结党营私,虽长但失德,岂能将政事交给他?读书人怎么会愿意?

沈聿初到上京,他想要钻营必会去拜码头,只要他的脚迈进了林府的大门,林大人就不会放掉他这块肥肉。

案子揭出来,沈聿必要下狱。

到时吃不吃苦头,往后还能不能做官全看有没有人捞他。

榜眼是板上钉钉拿到了透题的人,只要沈聿肯服软,他的位次还能上前一名。

沈探花,沈聿当了探花再登门求亲,谁还敢背后再嚼一句?人人都会羡慕容朝华。

裴忌想好要卖这个人情的,可是楚六……他怎么连找关系都找不着门呢?

“让余勇给楚六写信。”

反着来也一样,得把这条线牵上!

珍重

华枝春/怀愫

上京城处处都在谈论此案。

容五虽落了榜, 但他与容六进京之后就一直与会馆的学子们往来,此事刚出, 会馆的学子们便结伴来了容家。

容五既然落了榜,那他便没靠着家里的关系拿到考题,跟他们是“自己人”。

那群学子们围住容五义愤填膺,一个衣裳拓落年轻书生道:“我原还以为容兄也与那些膏粱子弟无异,没想到此事一出才知究竟是披皮还是穿衣。”

穿衣的是人,披皮的是兽。

容五看到名单,张口道:“沈兄与我是同窗, 他这两月都在普照寺苦读, 连万松书院的同窗聚会他都没来, 他总不会在此列。”

“他是在苦读, 徐年可不是。”另一人反驳。

徐年跑前跑后, 不止去了林大人一家, 只要谁说可以去拜会某位大人, 徐年就会跟着一起去。

“说不定是他知道之后告诉沈聿的。”

容五想起进考场那一日,他看见过沈聿。

沈聿提着一只旧考篮,从贡院街的那头走过来。贡院街一侧是商铺小贩, 有卖羊肉饼子菜饼子的, 也有卖寺庙神符, 还有卖笔卖墨的。

二月的天, 考院中还无蚊虫, 却也有卖香的, 摊贩叫卖:“点香敬神!”

保不齐菩萨在经过时受了小小考棚中一线香火, 给考生一个好名次。

沈聿一路都没作停留, 当路过糖摊子的时候,他停下了脚步。

这种摊子上卖的也都是讨口彩的糖果, 桂花糖。

摊主一看沈聿的样子就知道是考生,笑着招揽:“大人买包桂花糖?”来这儿考试的都是举人,举人补官可不就是大人。

沈聿摸出几文钱,买了两包桂花糖,放进考篮中。

容五少年人不知情滋味,但他知道上回沈聿考试时,三姐姐亲手做了桂花糖,用油纸一块一块仔细包起来送给沈聿。

容五的考篮里就有家里做的桂花糖,见沈聿买完糖便沉默着排在人群中等待兵士搜身,没来由觉得有些心酸。

此时听人污蔑沈聿,容五头一个替他辩驳:“绝不可能!沈兄不是这等人!”

那几人本就因落榜或名次不好心中愤懑,听他这样说,有一个诘问:“那你说,他们为何被抓?不都是因为去了林大人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