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年,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,他先是夸赞、肯定了太宗皇帝一番,说他,自授命以来,轻徭薄赋、恤刑慎狱,躬行节俭、减损服御等等。
在他看来,太宗皇帝上位之后改革都非常成功,隋朝时原本中央的官员在编制内的有2581人,而这庞大的数字在太宗皇帝上任之后,被他一再地精简到640个官职,这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。
这个李百药不止是朝廷的高官,更是一位历史学家。
他夸赞了皇帝之后,便暗搓搓提出他的想法,那便是遣送皇宫中的宫女们返回家乡,让她们任意婚配。
李世民采纳了他的谏言。
这些宫女大多是武德年间和隋朝时招进宫中的,李世民在登基的那一年里便已经释放了三千宫女返回家乡,这一次又再放出三千人,一共六千宫女获得了自由。】
【贞观二年的三月,太宗皇帝下了一道大赦诏。
同年四月,他再次下诏,针对“天下离乱,因饥饿而死,暴尸荒野,伤人心目”的状况,下令各级官府出资,把散落在荒野的尸体进行收葬。
唐太宗没有忽略荒野上的尸体,他认为他们生前也是人,值得死后的尊重,“以不忍之心,行不忍之政。”
我们知道天灾祸难之后,是极易爆发大型疫病的,太宗皇帝收殓尸体的这一行为无形中阻断了疫情的传播。
以上,无论是宫外还是宫内的百姓,生前还是死后的人民,太宗皇帝都深刻地明白抚慰民心的重要性。
在灾患频繁的时刻,太皇帝作为天子,除了躬身为民之外,他还以身作则。
太宗皇帝上位时刚刚遭受了渭水之盟的耻辱,所以他没有出动国力去维修、翻新皇宫,而是一心一意操练将士们。
在患难到来时,他居住的皇宫年久失修,阴暗潮湿。
群臣得知此事之后,非常担心他的身体,因为太宗皇帝本身就患有风湿病,所以都催促他赶紧修建宫殿。
然而面对一日更胜一日的灾情,百姓的饥荒,太宗皇帝坚持与民同苦。
面对朝臣的再三恳求,他始终都没有同意,反而给朝臣讲了一个故事。
昔日汉文帝想要建造露台,露台是用来收集露水的,在汉代人看来,喝了露水就能成仙,而建筑露台,算下来需要耗费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资财,于是便停止了建造。
太宗皇帝的意思是,他自认自己的德行是不及汉文帝的,而修建宫殿的钱必然要超过建筑露台的钱,汉文帝都不修建了,他又怎么能够去做呢?
朝臣见说不动李世民,只好无奈做罢。】
百姓闻言,心中大撼,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君主啊,大灾大难面前,与他们百姓共苦,而他们又怎能不为这样的帝皇动容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