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(2/2)

&esp;&esp;联想到最近身子骨大有好转,旧伤痊愈之事,李世民无奈又感动地轻轻摇头。

&esp;&esp;连他自己都受益良多啊!

&esp;&esp;也不知那么一个小女娘,究竟付出何等艰辛和代价,才做到这一步。

&esp;&esp;李二陛下越想越觉出女儿受了委屈,自然也不愿再跟这帮小老头儿铺垫了。

&esp;&esp;他挥袖,指向宫城外距离京大内与大明宫最近的翊善坊。

&esp;&esp;“晋阳之功,尔等当心中有数。先前,有人借着党争想要给朕的女儿泼上一盆脏水,事情虽已了,朕心中却不得安宁。”

&esp;&esp;“晋阳公主府早已建成,只是兕子年岁尚小,朕与皇后有意多留她两年,这才一直按下不表,如今也是时候为她挑选亲事府、帐内府的府兵千人了。”

&esp;&esp;亲事府典军打理的是公主仪仗,涉执仗亲事十六人,执乘亲事十六人,以及亲事三百三十三人;

&esp;&esp;而帐内府就更威武一些了,帐内六百六十七人负责戍卫公主府安危,有打杀犯上者的权力。府中从从六品下的校尉,到从九品下的队副,个个都可能成为大唐未来的虎将。

&esp;&esp;如此还不够呢。

&esp;&esp;李世民缓缓敲着栏杆,又道:“贞观之初,朕曾定下公主食邑三百户,长公主再加三百的规矩。”

&esp;&esp;“只是如今看来,食邑这种虚封已经无法匹配得上晋阳的功绩了。”

&esp;&esp;食邑万户,也不过是代表荣誉、爵位高低的,没有什么实在的利益;

&esp;&esp;李二陛下简直太懂了,到手的真金白银,才是他的兕子一贯最在意的。

&esp;&esp;“朕有意,为晋阳公主添食邑至千户,食实封一千二百户。众爱卿可有异议啊?”

&esp;&esp;这一石激起千层浪,朝臣们登时炸锅了。

&esp;&esp;这样的食实封,已经可与胡国公秦琼等人平起平坐了。更何况这只是初封,晋阳公主的上限怕是不止于此。

&esp;&esp;有人想要劝谏一番,却见秦琼抢先一步俯身朝拜:“陛下英明,臣等恭贺晋阳公主得此封赏,实至名归。”

&esp;&esp;紧跟着,便是程咬金、尉迟恭、房玄龄等人相继都躬身下去,一礼长拜。

&esp;&esp;李二陛下淡然瞥一眼还不愿屈从的几人,负手离去。

&esp;&esp;“南山的稻亩产将近两千斤。今春有空,你们也去瞧瞧吧。”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春风春雨,吹的人心头最是舒畅。

&esp;&esp;南山的水田边,庄户们正教着几个被罚来种田的大臣,如何拉着秧绳,又快又准地下水插秧。

&esp;&esp;兕子坐在树下,见那几个小老头儿忙活一阵,都成了猴屁股脸,忍不住笑起来。

&esp;&esp;“阿耶可真记仇,也不怕老魏再上书喷他。”

&esp;&esp;不过,这回老魏和王珪都挺反常,竟然一句也没喷阿耶,还暗戳戳阴阳怪气讽刺反对的大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