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一首辅 第193节(2/2)

&esp;&esp;“我这么厉害,我怎么会考不上。”张灵面无表情说道。

&esp;&esp;“我今年读书这么辛苦,我要是考不上我真的要哭了。”徐经哭丧着脸。

&esp;&esp;“我年纪都这么大了,若是还没考上……”祝枝山叹气。

&esp;&esp;五人花钱踏入衙门,熟门熟路地重复着无数遍之前的步骤,花了半个多时辰才把事情都弄好。

&esp;&esp;每场考试需草卷、正卷纸各十二幅,卷首要写上考生姓名、年甲、籍贯、三代姓名和治经,之后印卷置簿,附写在缝上,用印钤记,并将印卷官姓名用长条印印于卷尾,然后把对半分的卷子还给考生。

&esp;&esp;一出来,江芸芸就看到唐伯虎在门口张望着。

&esp;&esp;“找我们?”江芸芸不解问道。

&esp;&esp;唐伯虎见了她,一把拉过来,低声说道:“那个诬告你的周柳芳你还记得吗?”

&esp;&esp;江芸芸点头:“怎么了?”

&esp;&esp;“他功名被革除了。”唐伯虎说。

&esp;&esp;江芸芸眼睛一亮。

&esp;&esp;唐伯虎脸上完全没有开心之色,声音反而低沉下来:“他爹娘从北京回南京的路上遇到海贼,全死了。”

&esp;&esp;江芸芸一怔。

&esp;&esp;“北京到南京的这条水路日夜有水军巡逻,怎么可能有水贼!”徐经惊讶说道。

&esp;&esp;“这事也太巧了。”祝枝山压了压眼皮子,“可别出幺蛾子。”

&esp;&esp;“哪位是从扬州来的江芸?”众人说话间,有衙役突然出现,对着人群大声喊道。

&esp;&esp;第九十一章

&esp;&esp;江芸芸跟着那个衙役在众人的注视下并没有直接从衙门前门进去, 反而跟着衙役绕了一圈,从后门入了内衙。

&esp;&esp;唐伯虎等人被拦在外面,只有顾仕隆非要挤进来,死死拉着江芸芸的手, 说什么也不放开。

&esp;&esp;情况僵持了一炷香, 眼看要有人围过来了, 衙役只好先退一步。

&esp;&esp;——瞧着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, 应该不碍事。

&esp;&esp;两人跟着衙役穿过长廊,最后来到大堂后面的一间小隔间。

&esp;&esp;江芸芸沉默片刻后让顾仕隆在门口等着。

&esp;&esp;顾幺儿抬眸看着她认真的脸庞, 便也不说话, 板着小脸,抱起长剑,一脸严肃地站在红柱子前。

&esp;&esp;“他们要是也欺负你, 我等会记住他们的脸, 晚上给你去套麻袋。”他也非常认真说道。

&esp;&esp;江芸芸失笑, 摸了摸小孩的脑袋。

&esp;&esp;“进去吧。”衙役只当没听见, 伸手请人入内。

&esp;&esp;隔间并不大, 因为穹顶挑的不高, 屋内便有些暗沉,除了大门开着, 两侧的窗户便也关着,门口那一块有亮堂的光,屋内空气有些闷热, 连带着坐在那里的人也跟着有些模糊。

&esp;&esp;“大人,江秀才请来了。”衙役站在门口, 行礼说道。

&esp;&esp;江芸芸顺势抬眸扫了一眼, 这间不甚明亮的屋子里竟然坐了不少人, 里面还有江芸芸之前见过的两人。

&esp;&esp;正中那人坐着穿着绯色官袍,胸口绣着孔雀,身形消瘦,头发两侧鬓角微微发白。

&esp;&esp;绯色孔雀纹的衣服,是正三品的官府,坐在正中位置的人应该就是应天府府尹冀绮。

&esp;&esp;他的右手边坐着两人,最靠近他的则是见过一面的陈守备,今日穿着繁琐华丽的黑色衣服,肩膀到胸口处绣着四爪飞鱼纹的的衣服,陈守备下首同样坐着一个同样面白无须,身形敦胖的人,衣服的款式和陈守备相差无几,只那花纹变成兽斗牛样式。

&esp;&esp;她猜测应该是徐祯卿跟他说过的飞鱼服和斗牛服,这些衣服和陛下所穿的龙衮服格外相似,只有内使宦官、宰辅蒙恩后才会赐服,所以能穿上这类的衣服都代表着极大的荣宠。

&esp;&esp;冀绮右手则是坐着三人,为首那人穿着绯袍,袖口绣着锦鸡,留着长长的胡子,眉眼低垂,眉宇阔大,动容清爽,即便年老也能看到以前的好相貌,这人竟是一个二品大官。

&esp;&esp;剩下两人都穿着青色衣袍,胸口绣着溪敕,只最后一个人见过,乃是巡城御史张玮。

&esp;&esp;这三人应该是南京各级官员,后两位都是御史,但大明的御史种类之多,她也一时分不清到底是那个位置上的御史,但惹上刺头御史,总归不是好事。

&esp;&esp;江芸芸把堂内情形尽收眼底,飞快分析着,随后随后面不改色,上前行礼。

&esp;&esp;她打量众人,众人便也跟着看她。

&esp;&esp;这位来自扬州的十一岁的小秀才长得格外秀气,眉目精致好似古画,朦朦胧胧间多了一抹亮色,便是再漠不关心的人,在无意间扫过时都会吃惊他的样貌。

&esp;&esp;“可是刚报好名了?”上首的冀绮问道。

&esp;&esp;他长相斯文,面色微微发黄,眼位下垂,眉毛稀疏,留着两撇小胡子,模样瞧着格外普通,是一个传统读书人的打扮,他开口平静温和,却不太亲近。

&esp;&esp;“是。”江芸芸眉眼低垂,低声说道。

&esp;&esp;“乡试可有把握?”冀绮又问。

&esp;&esp;江芸芸四两拨千斤说道:“但求问心无愧。”

&esp;&esp;“你瞧着倒是有信心。”唐源的目光忍不住落在少年姣好的面容上,手指微动,掌心的核桃发出咯吱的声音。

&esp;&esp;十一岁的秀才虽然年纪小了点,但并不罕见,科举之下年少秀才,年迈举人的情况比比皆是,少年神童一路考到秀才却最后折戟沉沙在乡试的不在少数,伤仲永的故事并非书上仅存的案例。

&esp;&esp;但若是有一个十一岁的举人那可就是众人看好炙手可热的神童了。

&esp;&esp;若是再往上走,十二岁的贡士,从而成了十二岁的进士,那便是大明独一份的天才神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