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一首辅 第1014节(2/2)

&esp;&esp;“这个头和尾都没了,但是看内容,他们分析应该是规定商贸市场上的规矩。”

&esp;&esp;小朋友大都充满好奇,却没有太大的惊讶,毕竟这些对当今社会而言实在是太过稀疏平常了。

&esp;&esp;江芸芸站在人群后面,歪着脑袋看着博物馆里的只言片语,残瓦片砖,一切都显得支离破碎,甚至没有完整的东西流传下来,甚至就连那把鼎鼎大名的万民伞也是一片布料。

&esp;&esp;“据说这个就是当年救了江芸一命的万民伞。”最后,他们来到那顶后人制作的大伞面前。

&esp;&esp;那是一把漂亮的大伞,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布块被人缝了起来,伞柄是用巨大的木头削制的,高高伫立在出口的位置。

&esp;&esp;大家看了这个开心起来。

&esp;&esp;“好漂亮啊。”大家惊叹,伸手想要去够伞布,却怎么也够不到。

&esp;&esp;“别去碰哦,我们看着就好。”老师笑说着。

&esp;&esp;“这个伞真好看啊。”小姑娘羡慕说道,“那两条红红的布,跟仙女的飘带一样。”

&esp;&esp;“可不止是好看,古代一块布的用处很大的,好的时候当衣服,坏了也要做抹布,做垫脚,他们每人都舍得拿出这么一块布,可见当年确实对江芸很是敬重。”老师说。

&esp;&esp;小孩子们听不懂,只是绕着万民伞打转,笑得格外开心。

&esp;&esp;小小的江芸芸仰着头,她看着对于她而言过分高耸的伞柄,任由头顶的微光落在脸上,过分漂亮精致的面容在此刻被镀上一层玉膜,空调风吹起那条大红色的布条,温柔的影子拂过每一个小孩开心的脸颊。

&esp;&esp;“好了,我们去三楼啦。”老师们把小孩一个个拉住,笑说着,“下面的是她当年去兰州的事情后,你们不是最喜欢这个故事了吗?”

&esp;&esp;“啊,打坏人!”

&esp;&esp;“是说她能在千里之外射中大旗呢。”

&esp;&esp;“这个我很喜欢的,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,有这个电视呢,可好看了。”

&esp;&esp;三楼的布置明显古朴苍凉起来,一副巨大的地图率先出现在眼前,还有一片片红点在逐渐推进。

&esp;&esp;“这就是大明逐渐同化蒙古的进度,花了足足八十年的时间,这才推到现在贝加尔湖畔边上。”老师说道。

&esp;&esp;小孩子们发出惊呼,肩并肩站在一起,眼睛随着红点的动作一点点往上看去。

&esp;&esp;“兰州的东西就多了。”老师把人带去最中心的位置,“她的亲妹妹在兰州多年,所以留存了很多她的东西。”

&esp;&esp;“我记得她是不是还有个妹妹也在这里。”有个小姑娘问道。

&esp;&esp;老师赞许点头:“若是按照古代的说话,那也是她的妹妹,但当时江芸和曹家关系已经很紧张,所以这个出生在曹家膝下的女孩据说和江芸关系一般,目前关于她的史料只有兰州第一批女衙役的记载,其他的不得而知。”

&esp;&esp;“那江芸会不会给她小鞋穿啊。”

&esp;&esp;“那应该不会,江芸可是很好的。”

&esp;&esp;“才不是呢,我爸爸说江芸就是笑面虎,他有个哥哥是四十虽才开始做官的,就是他打压的。”

&esp;&esp;老师连忙把小朋友安抚着:“博物馆保持安静哦。”

&esp;&esp;小孩子们吵了一架,立马分成了好几派,只剩下一个江芸芸不合群的孤零零被凸显出来。

&esp;&esp;老师连忙拉着江芸芸的手,笑问道:“芸芸听说过江芸的事情吗?”

&esp;&esp;江芸芸摇头。

&esp;&esp;“你没听说过?”

&esp;&esp;“你没看过电视?”

&esp;&esp;“你爸妈不会因为她吵起来吗?”

&esp;&esp;小孩子的脾气来得快,去的也快,立马好奇围过来问道。

&esp;&esp;江芸芸还是摇头。

&esp;&esp;“哦,你没有妈妈爸爸的……呜呜呜……”

&esp;&esp;江芸芸不高兴了,板着个小脸,扭了个身子背对着他。

&esp;&esp;老师沉下脸来:“怎么能这么说同学。”

&esp;&esp;小朋友不好意思说道:“对不起,我不是故意的。”

&esp;&esp;江芸芸还是没理他。

&esp;&esp;“好了,芸芸别生气,来,我们开始看文物吧。”老师牵着江芸芸的手小心哄道。

&esp;&esp;“这把五把弓箭分别是明朝弓箭的变化,中间这把就是当年江芸守城时的弓箭,大家普遍以为这样的弓箭力道是射不穿古代打战的大旗。”

&esp;&esp;“那就是假的?”有人惊讶说道。

&esp;&esp;老师笑说着:“至少史料证明很难是真的。”

&esp;&esp;“我就说江芸也不该这么厉害啊。说不定就是吹牛的。”小男孩冷哼一声。

&esp;&esp;“不可能,我妈妈说江芸就是很厉害的,她是博士!!”小姑娘嘟囔着。

&esp;&esp;“后面这把弓箭就是后期正德皇帝朱厚照改良过的弓箭,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,大家仔细看一下,大小形制都改过了。”老师岔开话题。

&esp;&esp;江芸芸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刚才的话刺激了,低着头不说话,只是盯着脚下的影子看。

&esp;&esp;“好了,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兰州的水稻,目前有研究表示,兰州是最开始研究水稻改良措施的地方,有文章可以证明,就是江其归写的水稻赋,里面还提及一个女人,名叫徐选,人称选娘,在兰州不少记载中都听说过她的名字,她的继承人名叫江浩,后来改名周浩。”

&esp;&esp;“是江芸的妹妹吗?”

&esp;&esp;“有人说是的,因为她的妹妹都是从水,但具体的史料却不好找,所以至今没有定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