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命在我 第88节(2/2)

&esp;&esp;在这个遵从礼法道义,敬畏祖先,坚信人皇受命于天的年代,商悯的想法堪称大逆不道。

&esp;&esp;“你有没有想过,天命之所以能成为人心所向,是因为圣人们在幕后推动?因为有他们的推动,有他们在清扫障碍,天命才能成为人心所向,才能成为气运的汇聚点?”敛雨客低声道。

&esp;&esp;商悯扬起眉毛,“前辈这么说,我也不意外。”

&esp;&esp;敛雨客知道她还有未尽之语,于是就摆出了洗耳恭听的姿态。

&esp;&esp;“可是我口中‘人心所向’的‘人’,其中也包含了圣人,难道圣人不算是人的一员吗?我头一次听百圣临朝的故事时,就有人告诉我圣人也是人,纵然可以移山倒海,但超脱不了生死,所以依然是人。”商悯道,“从妖族和前辈的口中,我知道圣人依然在保护着人族,延续着我们这个族群的气运。”

&esp;&esp;“如果有这么一个人,她镇压了妖魔,平定了乱世,万民敬仰,无人不服,那么即便她不是圣人所遴选的三位天命之一,难道圣人就不会认可她了吗?届时,她自然会成为人心所向,这个‘人’,包含了所有人。”

&esp;&esp;“又或者……当她当真走到了万民朝拜无人不服的那一步,真的还需要得到圣人的认可吗?圣人,可以扭转万民之心吗?”

&esp;&esp;敛雨客沉默地凝视她,像是被她的胆识和心胸所震憾。

&esp;&esp;“前辈,您不需要去找那天命。”商悯站起身,对敛雨客拱手,“要是您有足够的耐心,甚至可以亲自培养一位天命,教导此人知识、谋略、大局观。您也可以相信自己的判断,从此世的千千万万人中选出您认为能担起天命之责的那个人。”

&esp;&esp;“不必依靠命数,不必依靠卜算,也不必去相信‘天’。何人值得您去辅佐,您就去辅佐,若您认为此人偏离了天命之道,也可就此离开,另寻一位可以成就乾坤伟业的奇才。”

&esp;&esp;“你……是这么想的吗?”敛雨客眼神复杂,“你接下来想说什么话,我已经知道了。”

&esp;&esp;商悯洒脱一笑:“前辈,我信我能成为那个天命。我认为,您也可以信我就是那个天命。”

&esp;&esp;第97章

&esp;&esp;敛雨客沉默了很久很久, 眼神空茫,像是在思考,又像是什么都没想。

&esp;&esp;良久, 他回过神来,依然是那副温和的笑:“你几乎要说服我了,拾玉。”

&esp;&esp;“几乎, 也就是指没有说服。”商悯神情不变,并不气馁, “看来前辈有自己坚持的东西。”

&esp;&esp;敛雨客眼神有些奇异,不光有观察与探究, 还有好奇:“有件事,哪怕不需要推演天机,我也可以断定。”

&esp;&esp;“是何事?”商悯疑问道。

&esp;&esp;“哪怕你不是那天命之一, 只要你不早夭, 必然可以做出一番宏伟大业。要成就宏伟大业,能力、见识、心胸, 乃至虚无缥缈的运气, 都缺一不可。你无疑有见识和心胸,偶然发现宿阳藏身妖邪,这当然也算运气。”敛雨客意味深长道,“至于能力, 口才也算是能力,具有远见的目光同样是能力的一种,你旁的能力我暂不知晓,但……你还年轻, 有的是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。”

&esp;&esp;他抚掌而笑:“拾玉,我信你是天命。我如何能不信呢?”

&esp;&esp;“前辈信我?”商悯惊讶于敛雨客的干脆, 同时有些怀疑为什么他这么容易就被说服了。

&esp;&esp;“瞧,我说我信你是天命,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?为何我说我信了,你反而惊讶。”

&esp;&esp;敛雨客玩笑道,随后收起笑容,脸色微肃。

&esp;&esp;“如果不是你坐在我的面前,告诉了我你的身份,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方才说出那番话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,我也不会相信一个年少的孩子会拥有那样的胸襟和抱负。你是我见过,最优秀的孩子。”

&esp;&esp;“若连你这样特殊的人都不是天命,我又该去往何处寻找天命?还有谁有资格做那天命?所以,我信你。”

&esp;&esp;商悯脸上毫无喜意。

&esp;&esp;她想了想,道:“前辈这么说,倒是让我挫败。”

&esp;&esp;“挫败?”敛雨客一愕,神情捉摸不定道,“你的回答总是让我意外。你想做那天命,我认同你为天命,为何要挫败?”

&esp;&esp;“前辈认同我,只是因为我说出在您看来的惊世之语,令前辈觉得胆识不凡,是以另眼相看罢了。”商悯摇摇头,“您并非真正认同我的说法。”

&esp;&esp;敛雨客打量她:“哦?”

&esp;&esp;“人人皆可是天命,人人皆可争做天命,天命并非天定,而为人定。”商悯道,“这才是我的想法。”

&esp;&esp;“我没有说服前辈,前辈也不觉得我说的是对的,只是您觉得说出这样惊世骇俗之语的人必然不凡,所以才觉得我是天命。”

&esp;&esp;敛雨客若有所思,而后道:“不错。可这又有何区别?”

&esp;&esp;他像是真心不解,又像是刻意考校,神态始终肃然。

&esp;&esp;“莫非你认为,圣人不该选定天命,不该救这乱世危局,他们遴选救世之人的行为,是错的?他们选出的人,也是错的?”

&esp;&esp;“晚辈怎敢如此作想?”商悯微笑,她沉吟片刻道,“还是来打一个比方吧。”

&esp;&esp;敛雨客道:“请赐教。”

&esp;&esp;商悯讶异于他如此谦逊讨教,仿佛不是在同一个小辈说话,而是在与一位得道高人论道。

&esp;&esp;她忙口称不敢,而后道:“其实道理是很好懂的。一对当官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,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必将出人头地,也能进朝廷里面当大官,但是孩子对当官不感兴趣,只想着远走经商,这时候做父母的就会和他们的孩子爆发激烈的冲突。”

&esp;&esp;“长辈会想,当官有什么不好?前方的道路我已为你铺平,你只需要沿着既定的道路走下去,就必然能出人头地,我们苦心孤诣为你谋划来的这一切,你为什么不领情?”

&esp;&esp;“我大概明白了。”敛雨客有所明悟。

&esp;&esp;商悯继续讲:“他们的孩子会想,我可以经商,可以做学问,可以走南闯北拜师学艺著书立说,世间有千百条道路,为何独独要选择当官?你们如何能断定,我最终的成就,比不上你们为我规划的那条道路所能得到的成就?”

&esp;&esp;她想到了前世的种种,笑叹道:“这时候孩子的长辈又会说,我们为你选定的这条道路,一定是最稳妥的,最安全的,你选择自己的道路,不但有可能失败,走到终点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更艰险……”

&esp;&esp;“既然有十成成功的把握,为何非要去选那五成?哪怕你有五成的可能性能赚到更多的名望地位以及财富,也不及那十成来得稳妥。”

&esp;&esp;“如果换做你,你宁愿去选那五成?”敛雨客轻声问。

&esp;&esp;“不,我还没有说完,况且我所讲述的这个故事,其实并不能代表什么。”商悯道。

&esp;&esp;“后来,孩子说服了他的长辈,长辈也同意这个孩子去经商了。”

&esp;&esp;“这不该是一件好事吗?”敛雨客道。

&esp;&esp;“可是长辈同意孩子去经商,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能通过经商出人头地,能赚大钱……而非真心实意地觉得经商确实是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。”商悯道,“他们只在乎结果,剥夺了选择,忽略了选择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