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命在我 第148节(2/2)

&esp;&esp;“为父进入地宫后,门会自己合上。你不要进去,就在门外等着。”

&esp;&esp;“一个时辰后, 你再进来。”

&esp;&esp;她不想遵从这句话,可是她别无选择。

&esp;&esp;父亲并没有逼迫她立刻答应, 也没有说什么勉励的话,更没有像昨日她激烈反对他的决意时那样,呵斥她优柔寡断。

&esp;&esp;他说,如此做派,他怎能放心将谭国交付给她?当断则断,才能保全一国。

&esp;&esp;谭桢希望父亲再对她说点什么。然而父亲该说的都已经说了,该交代的也在昨天都交代完了。他终究是什么都没说。

&esp;&esp;在父亲的目光下,谭桢执拗地沉默着,宛如一根呆立的木头。

&esp;&esp;她已经三十岁了,早就过了以沉默反抗长辈权威的年纪。可是现在她站在这里,满心的仓皇,像是又回到了少年时期。

&esp;&esp;那时,面对身为国君的父亲的严苛教导,谭桢时常感觉不服,然而有时候又无法反驳,只能带着心中微小的愤愤不平逐渐被父亲有条有理地说服,然后在他严厉的目光下一声不吭。

&esp;&esp;最终,谭桢总会或情愿或不情愿地说:“是,我记住了。”

&esp;&esp;但这一次,谭桢怎么也无法把“是”这个字眼说出口。

&esp;&esp;当断则断……怎能断?

&esp;&esp;这断的可是她父亲的性命啊!

&esp;&esp;父亲忽然道:“真像回到了你小时候啊……”

&esp;&esp;谭桢惶然抬头,猝不及防看到了父亲的眼神。

&esp;&esp;那眼神中有殷殷期盼,还有着鼓励和愧疚。

&esp;&esp;见谭桢抬头,他低声又道:“桢儿,你得在地宫外守着,一个时辰后进去。”

&esp;&esp;“……是。”谭桢到底是还是说了这个字。

&esp;&esp;“只把我死的消息传到宿阳不够。为我殓尸前,砍下我的头,叫使臣盛放在盒中送去宿阳,交给陛下。就说,谭公自知有罪,今以死谢罪,求陛下放谭国百姓一条生路。”

&esp;&esp;气血直冲脑门,谭桢双拳攥紧,咬紧牙关,口中甚至涌起一股血腥味。

&esp;&esp;“是。”她又应道。

&esp;&esp;父亲终于欣慰地点了点头。

&esp;&esp;“你就在这儿。为父进去了。”

&esp;&esp;谭桢不想叫他察觉她的呼吸中已经带上了颤音,她只道:“是……”

&esp;&esp;她跪了下来,对着地宫的大门,对着父亲离去的方向深深叩首。

&esp;&esp;他向前走了几步,在推开地宫的青铜大门之前再度回首,想要再交代些什么,可是他回头,只看到谭桢伏跪在地上,不见脸庞,肩膀和手都在微微颤抖,她额头贴着的那一小片地面有零星湿痕。

&esp;&esp;他几次张口,动作又顿住,嘴唇翕动,还是没说出一个字。

&esp;&esp;地宫的青铜大门缓缓敞开,齿轮转动的嘎吱声和摩擦锈迹的声音遮去了他的迈步向前的声响。

&esp;&esp;门开了,又合上了。

&esp;&esp;也许过了有一个时辰……也许根本就没有。

&esp;&esp;谭桢麻木地起身,拖动僵硬的双腿,走到了在刚刚那段时间她无数次想要推开的青铜门面前……门自动敞开。

&esp;&esp;她看到了无数伫立在地宫中的青铜人俑,它们已经东倒西歪,残破不堪,有的手脚部件断裂,有的头整个歪掉,滚落在地上。

&esp;&esp;谭桢跨过数具横倒的青铜人俑,来到了地宫前端的主殿前。

&esp;&esp;她看到了一双悬挂的长靴,视线上移,是绣着精细纹样的长袍,只有国君堪配的金线骆驼纹在地宫暗淡的光线下依然熠熠生辉……再向上,是垂挂在地宫主梁上的白绫。

&esp;&esp;谭桢抱住父亲的双腿,小心地将尸身从梁上取了下来。

&esp;&esp;她没有恸哭,只是将尸体摆放在地上,替父亲整理仪容,抚平了衣袖和领口的褶皱,又扶正了他的头冠,用手帕擦去他嘴角和脸上的秽物。

&esp;&esp;最后她拔出佩剑,跪在地上,一剑刺了下去。

&esp;&esp;头颅送到宿阳,尸身归于地宫。

&esp;&esp;谭桢抱着染血的丝绸包裹从地宫出口上来时,谭国左丞相刘绥正在出口处跪着等候,身侧摆着早就准备好的木盒。

&esp;&esp;谭桢一看到他,什么都明白了。

&esp;&esp;“刘大人,父亲都交代过你了吗?”

&esp;&esp;“是。”刘绥双手颤抖地接过那个丝绸包裹,将它小心妥善地放置在了木盒之内。

&esp;&esp;“臣定不辱命。”

&esp;&esp;大燕不打算放谭国百姓一条生路,左相刘绥一去不返,还被扣上了刺杀皇帝的污名。

&esp;&esp;谭桢曾给姑母谭闻秋去信,求她劝说燕皇止战,此信石沉大海。

&esp;&esp;她是长女,有一个同母所出的妹妹,母亲离世后她有了继母,继母又在两年前过世。继母所出的三个弟妹,三弟幼年夭折,四妹和亲姜国,送去大燕为质的是年龄最小的五弟谭寄。

&esp;&esp;她想打探谭寄的下落,可同样没有消息。

&esp;&esp;于是谭桢知道,谭国谁都靠不住,要想存活,便只能赢下这场战争。

&esp;&esp;日复一日,谭国征兵。日复一日,燕军压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