谍海王牌 第366节(2/2)

&esp;&esp;他一边啃着包子,右手则是慢慢的将货箱打开,从中拿出一个用黑布包裹的东西。其实就是已经设定好时间的梯恩梯炸弹。

&esp;&esp;吃着吃着,这个外勤队员好似是累了,往后靠了靠。右手往后一扶的功夫,梯恩梯炸弹已经被他从破碎的洞中塞了进去。然后他十分淡定的吃完了手里的包子,甚至还热情的把拨浪鼓,卖给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,这才离开。

&esp;&esp;之所以选择这个煤棚子,是因为距离滨江货站还不到半条街的距离,一旦爆炸,再稍微远点的地方听到了,肯定是以为货站遭到袭击了。另外,这个煤棚子很隐秘,毕竟不是冬天,只要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,是不可能有人打开这个煤棚子的。另外,这个地方虽然临街,可是路上的行人不算是太多,也没谁愿意在煤棚子面前停留。这样一来,爆炸发生后,误伤本地平民的几率自然就会大大的降低了。

&esp;&esp;就像是这个外勤队员的行为,在滨江站周边的七个地点,几乎是不分先后的上演。只不过安置藏匿炸弹的地点各不相同,有的是在破旧的仓库中,有的是把梯恩梯包上一层油毡,然后藏在别人的花盆里。甚至干的最绝的一个兄弟,把梯恩梯裹了一层黄泥后,接着装作上大号的功夫,直接扔进了滨江站旁边的一个公共厕所里。

&esp;&esp;这些人全都老练的做完了放置炸弹的工作后,开始朝着事先约定的几个点走去。一共是五个点,因为他们是五辆汽车。

&esp;&esp;话说在这七个兄弟放炸弹的时候,别人也没闲着,通过技术,把这两天选定的汽车偷到了手。然后找个了隐秘僻静之地,把早上取回的武器分发到了各个车上。最后这些车辆,各自分开,前往约定的集合地点接人。

&esp;&esp;每辆车子五个人,空间还是可以的,没有那么挤。上了车后,武器已经各自到了手中。开车的兄弟则是听着旁边兄弟的每隔一会便报一下的时间,决定车速的快慢。

&esp;&esp;就是这样,一路上算计的好好的,五辆车虽然是在不同的方向。但是在江畔,也就是那座日语警官学校附近,却汇聚成了一个车队。

&esp;&esp;跟着疯狂的加速,在侧面的一条街快速的接近了目标,而后嘎吱一声停在了门口。方一停下,车门打开,包括白丰台在内的二十五个特勤,端着上好弹鼓的冲锋枪,疯狂的朝里冲去。

&esp;&esp;打头的一个人,一边跑一边抬手便是一个扇子面的横扫,将两个穿着伪满洲国警服的门卫直接扫倒。

&esp;&esp;下一刻已经带头冲了进去,也不管其他的人,只是闷头从楼梯往上猛冲。到了二楼,和身后的两个兄弟形成一个三人突击小组,往左侧的走廊攻了过去。在他们后面的另外三个人则是形成了另一个小组,往右侧的走廊开始进攻……

&esp;&esp;话说进攻二楼的是十二个兄弟,左右侧分别是六个人,各两个突击小组。清一色的五十发弹鼓,见房间就进,见人就宰。没有任何多余的交流和动作。

&esp;&esp;一楼同样是十二个人,同样的战术。各分左右,开始收割这栋建筑里的所有生命。白丰台则是端着一把汤姆森,守在了门口的收发室里,用作接应,枪声时密时梳。大概是响了约一分钟,可能还不到,跟着便完全消失不见了。

&esp;&esp;白丰台看了眼表,大喊道:“最后一分钟!”接着再次打起精神,守着门房这个咽喉要道当中。

&esp;&esp;没用上一分钟,事实上,大概也就是十来秒钟之后,楼上有人大喊道:“找到目标,已经死亡!”接着又重复了一遍。一众人马听见这个内容后,立刻不在搜索尸体,回身开始往一楼门厅集合。

&esp;&esp;白丰台一边挥手,一边大喊道:“都上车,都上车,按计划撤退!快快快!!”

&esp;&esp;第1095章

&esp;&esp;同样是行动当天,康昌明和赵德彪早上起来后,退了房。直接来到了里道区的一个带院子的洋楼当中,派出两个手下去取装备。

&esp;&esp;话说这栋房子的面积还是不小的,这是他们来后,经过了撒网式的侦查,选定的一个安全屋。

&esp;&esp;两队人,加上前期一个侦查组,和机动组的人,一共将近百人了。要是面积太小,肯定是装不下。不过现在有了这座洋楼,那就轻松多了。

&esp;&esp;当然,要是没有这幢洋楼他们也有办法,分散到别的安全房呗,就是联络的时候有点费事罢了。

&esp;&esp;康昌明和赵德彪一进入这个独立的洋楼后,首先看了眼被绑的结结实实的两个房主人,应该是一对小夫妻。然后立刻又下楼,吩咐大伙吃饭。

&esp;&esp;这么多人吃饭确实是个问题,不过这个洋楼的房主人,自己家里是有车的。因此吃饭的问题,让一个兄弟出去采买也就可以了。车后座,副驾驶,后备箱什么的,都可以用来放吃的。是以肯定是够了。只不过采买的兄弟为了安全要费点事,不能再一个地方一买买很多,那样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。是以这里买二三十个馒头,开车到了下一个地方再买二三十个饼子。

&esp;&esp;就这样,转悠一圈,将车上买的满满登登的,反正车子两侧都有窗帘。谁都不知道里面装着那么多的食物。

&esp;&esp;这几天他们几乎都用这种方式解决吃喝的问题。当然,光靠用车拉也不行,有时候赶上行人稀少,有的兄弟趁此机会出去,也买一大包吃的回来,这样就可以彻底的解决吃饭的问题了。水自然有自来水。小洋楼嘛,还是挺高级的。

&esp;&esp;大概是两个小时后,车子返了回来。赵德彪亲自带着人,将各种武器装备搬到了屋内。康昌明摆了摆手,道:“每人领取一把冲锋枪,两个弹鼓,一个弹匣。四颗手榴弹!”

&esp;&esp;众人纷纷看到武器,明白了,今天就是要行动的日子。于是纷纷过来领取武器装备。赵德彪,详细的检查了一个武器,最后把一个七十五发的弹鼓装在了枪身上,只不过没有上膛而已。说道:“各位兄弟,全都检查一遍武器,有情况的立刻排除。记住,在行动前一刻才准上膛,避免走火误伤。最要紧的就是决不能引起日伪的注意。”

&esp;&esp;其实不用他说,一众人马也都明白,毕竟万一真要是走火,不但可能任务完成不了。甚至还会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全问题。所以谁敢麻痹大意啊?

&esp;&esp;这些人全都是有实战经验的精锐,甚至有的人参加过很多次行动了。正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,因此检查的可谓非常认真。全都确定没问题后。除了四面的四个警戒人员外,全都开始养精蓄锐,等待约定好的进攻时间降临。

&esp;&esp;到了下午,一直看着时间的两个行动头子,赵德彪和康昌明,觉得差不多了。立刻将众人叫起吃饭。

&esp;&esp;为了今天,食物什么的,还是攒下了一些,就是为了这一顿。所有人也不吭气,等全都吃饱喝足,甚至是解决了大小便的问题后,这次时间可真就差不多了。开始分批分批的从房子里出来。化整为零,往目的地,也就是小鬼子的在本地的宪兵营而去。

&esp;&esp;提前走的八个人全都备着包袱,只不过一个人背的大些,另一个背的小一些。而背着小一些包袱的人,还背着行李卷。枪支就藏在行李卷当中。

&esp;&esp;进攻的时间他们这些人全都知道,而安全局现在因为抢劫行动,是非常有钱的。几乎人人都带了手表。提前对好了时间,因此全都非常准时的靠近了鬼子的兵营。

&esp;&esp;话说鬼子的这个兵营选择的很有意思,有点像是监狱。四四方方的一个大院子。院墙也挺高足有两米多近三米的样子,四个角,全都修建了和围墙连在一起的炮楼。

&esp;&esp;而围墙下,有十分明显的字迹标示牌:十米之内不得靠近。

&esp;&esp;那说这个年代识字的人少,标示牌有用吗?当然有用。没听说过,一传十十传百吗?自然有认识的人来告诉旁人。

&esp;&esp;刚开始可能还有一些人误闯过警戒线。甚至还发生过小鬼子对闯入其中的平民开枪的事件。但渐渐的,老百姓们就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,基本全都不会在进入警戒范围了。

&esp;&esp;而也是因为时间的流失,小鬼子其实也有点麻痹大意了,总会有一些人掌握不好距离,进入十米范围的,但也就那样了。而且小鬼子十分阴险,毕竟要维护共荣的面子,是以后来也不怎么开枪了。除非遇到那种啥都不懂的,在警戒线内嘚瑟,作死。他们才会管。但也是先警告,然后再派人过去,撵跑,至多揍上一顿也就差不多了。

&esp;&esp;就在下午差一分五点的时候,鬼子兵营四面,同时来了八个人。每一面正好是两个。如果鬼子有后世的监控,那就真的可能会第一时间发现不对。因为这本身太巧了。可是他们炮楼里的人有人确实是看见了自己这面来的两个人。但是他不可能知道另外几面的事情,再者说人家也没进入警戒线。小鬼子本身为了蒙骗国人,举着共荣的旗号,是以故意压制自己的兽、性,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开枪干死对方的。

&esp;&esp;最主要的就是,这两个人的行为没有任何可疑的地方。再者说周边也有不少别的行人,距离警戒线近的也有不少。所以发现了也没引起炮楼内的鬼子注意。

&esp;&esp;可就是这两个人好像是一边走一边聊天一样,其中一个,将一个包袱拿了下来。脚下刚刚好来到了转角,也就是炮楼的附近。突然直接从中拿出一个大号的锤子。

&esp;&esp;这个锤子除了把手的地方,剩下的五个面,都有一个像是昆虫一样的触角。就看这个人,大吼一声:“进攻!”跟着甩手就将那个大号的锤子扔了出去。耳轮中便听轰隆……

&esp;&esp;第1096章

&esp;&esp;轰隆,轰隆!连续几声不分先后的炸响,骤然回荡在了这一片的天空之下。却是除了刚刚那个外勤队员以外,其余三个角的炮楼也同一时间,遭到了触角锤的进攻。

&esp;&esp;这种上面有五个好似触角一样的锤子,自然是出自姜斌之手,原理非常简单。是他和杜胜利,之前准备水雷的时候,被水雷上同样的触发式引信,给的他灵感。

&esp;&esp;这种锤子比一般锤子的块头要大得多,梯恩梯本身比钢铁之类的金属,同体积的情况下也要轻很多。是以“锤身”做的自然就很大。也不至太过于沉重,导致外勤队员扔不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