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田侧妃笑道:“她想造船,这是国库的银子,又不用她自己掏腰包。拿着库银当然想干什么干什么。”
&esp;&esp;包良媛和田侧妃话不投机,便不再聊了。
&esp;&esp;田侧妃等到太子来的时候便将此事当成笑话说给太子听,太子听了脸色铁青地看了田侧妃一眼,“四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夏,侧妃只须管理好自己屋里事就好,有祖训,女子不能议政。侧妃自去领罚吧。”
&esp;&esp;田锦儿这才开始慌。
&esp;&esp;“都怪奴卑嘴贱,四夫人造不造船,跟妾身的关系都不大,妾身就是担心那银子被孙夫人花光了。殿下难道忘了?有不少人说四夫人奢靡无度,不听劝阻。妾身只是不想皇上拨给殿下的银子浪费了去。”
&esp;&esp;太子大怒,罚田锦儿抄了三百遍《女诫》,“面壁三个月,什么时候想清楚错在里再出来。”太子板着脸训斥道。
&esp;&esp;此事传入临水榭,孙滢也不过一笑置之。
&esp;&esp;旁人怎么想跟她有什么关系,她只做她认为对的事。
&esp;&esp;孙滢招集了九十名工匠。
&esp;&esp;“首先要做的是小船,适合浅水作战用的船。”孙滢说道。
&esp;&esp;她之前闲的没事的时候翻过明州府志,上面说倭冠上岸之后,杀烧抢掠,无恶不做。杀光了一个靠近水边的渔村里的所有人。
&esp;&esp;同年太子带着水军歼灭倭寇五百人。
&esp;&esp;这是太子殿下第一次带兵。风光无限了一把。消息传回朝廷,再没有人为平江伯说话。
&esp;&esp;同年年底,孙滢的小船终于做好,又招进了一批水军,太子身先士卒,奋勇杀敌,杀死倭寇五人。军中人人信服。
&esp;&esp;只有孙滢,告诫太子道:“人外有人,山外有山。戒骄戒燥。”
&esp;&esp;正在此时,皇上来圣旨,封太子为水师提督。
&esp;&esp;包良媛生了皇长孙,由孙滢取名为烯。
&esp;&esp;来明州的第三个年头,孙滢的大船终于造出来了。
&esp;&esp;“我们出海吧,去别海上异邦看看。”
&esp;&esp;陆虞有些为难,但最终答应了下来。
&esp;&esp;孙滢的占卜术更上层楼,她悄悄和陆虞讲,“咱们离开了就别再回来了吧。太孙和我们相克。太子尚看不清楚。”
&esp;&esp;陆虞皱眉道:“那就先过好眼下吧。”
&esp;&esp;孙滢点头道:“都听煜之的。”
&esp;&esp;等两人将打算和太子说了之后,太子苦笑道:“您二位要离开,孤也留不住。孤只想知道你们归来的大致时间,父皇若问起,孤也好回话,这是其一;其二,若是孤在海上做战,输了当如何处?”
&esp;&esp;孙滢道:“殿下怕是对煜之造的武器没有信心吧。”
&esp;&esp;太子连说不敢。
&esp;&esp;孙滢点头道:“武器和船都是顶级,敌人要是再能赢,那只说明太子没有尽力去做。我会交给太子一张护身符,可保太子平安。小太孙前途不可限量,太子千万别太过约束他的行为。”
&esp;&esp;太子明白孙滢这是在交待后面的事,忙接过了护身符,小心放入怀中。
&esp;&esp;田锦儿也怀孕了,孙滢对这一胎未发表言论,太子想了一下,暗道:“这一胎是个女孩儿也未可知。”
&esp;&esp;陆清池给孙滢来了一封信,信中说她生了一对双生子,还寄来了她亲手绣的帕子。
&esp;&esp;四嫂,我女工不怎么好,只会绣这个。
&esp;&esp;孙清也来信了,生了个女孩儿。也给孙滢送来了许多手帕。
&esp;&esp;包良媛悄悄地问妙律:“四夫人是不是特别喜欢手帕,我让宫女们也给她绣一些。”
&esp;&esp;妙律吓了一跳:“在京都陆府里放了好几箱都是各位夫人送的,再有人送家里面就装不下了。”
&esp;&esp;包良媛哈哈大笑,“原来都送这个,我也绣一些聊表心意。”
&esp;&esp;王五娘也生了大胖小子。
&esp;&esp;孙滢悄悄和陆虞道:“他们怎么都朋孩子了,就咱们没动静。要不去看一下大夫吧。”
&esp;&esp;陆虞摸着鼻子笑道:“那还不如咱们研究怎么生一个。”
&esp;&esp;孙滢觉得陆虞话中有话,便让他说清楚。
&esp;&esp;陆虞不好意思地开口道:“要什么孩子,吵得很,就咱们俩人就好。”
&esp;&esp;第229章
&esp;&esp;不管孙滢怎么问,陆虞就不是说话,要不然顾左右而言他。
&esp;&esp;不得不承认,陆虞是个善于观察人心的人。
&esp;&esp;“对了你那次怎么说我们要乘巨船去许多岛屿上的国家?”陆虞很快就转移了话题。
&esp;&esp;孙滢点头道:“师父给我的临别赠言中不是说她是来这个世界获取信任任务的?我记得师父曾给我说过,拿着罗盘,带上咱们的丝绸、瓷器、茶叶一直向东出发,就会有数不清的财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