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(2/2)

&esp;&esp;雍正心头又是一动。

&esp;&esp;“先帝年间,内务处也建了一家玻璃厂,可惜产量很低,品质也不大好。”

&esp;&esp;雍正说的是造办处玻璃厂,安陵轩在敏贝勒府上见过那里出产的东西。

&esp;&esp;他不理解,如果不能做出通透的玻璃,直接用瓷器不就好了吗?还省钱。

&esp;&esp;皇家人的思维,他理解不了。

&esp;&esp;先帝在世时就设立了洋货行,可惜这种半官半商性质的商行,除了每年为皇室进献稀奇物件外,也赚不了多少钱。

&esp;&esp;到先帝中后期,越来越多民间商人跟洋人直接做生意,十三行也越来越萎靡。

&esp;&esp;萧家就是用大清的丝绸、瓷器卖给洋人,赚洋人的钱,再把洋货运到各地售卖,赚大清人的钱。

&esp;&esp;安陵轩跟着萧家在广州的那段时间,比他之前的十几年见识的都多。

&esp;&esp;洋人制造玻璃的技术他早就想学了,可惜洋鬼子太精,没有足够的筹码,可学不到那技术。

&esp;&esp;若是能借皇上的势,办自己的事该多好。

&esp;&esp;“萧家舅舅认识一个西洋商人,他说,他们国家普通百姓都是用玻璃窗,到了地大物博的大清,玻璃反而成了稀罕物。”

&esp;&esp;雍正冷哼一声。

&esp;&esp;安陵容听的差点没笑出声,这个弟弟有想法。

&esp;&esp;雍正继续问道:“除了你送进宫的那些稀罕物,洋人还有什么?”

&esp;&esp;安陵轩面现难色。

&esp;&esp;“尽管说!”

&esp;&esp;“是。皇上,我听说洋人有很厉害的武器,什么洋枪洋炮之类的,不过我没见过。”

&esp;&esp;雍正哈哈一笑:“这有什么稀奇的,都是大清玩剩下的。”

&esp;&esp;安陵轩眸光微闪,没说什么……

&esp;&esp;雍正闭目沉思了一会儿。

&esp;&esp;他今日召安陵轩过来,也是一时兴起,没想到这少年还挺不错。

&esp;&esp;“你认识的洋商中,有能制造玻璃的人吗?就是你说的用到铺子门脸的那种。”

&esp;&esp;安陵轩心头狂跳:“有,只是他们不肯将技术教给咱们大清人。”

&esp;&esp;“无妨,朕就封你为造办处员外郎,回头朕找人陪你去一趟广州。若是你能学成这技术,且能大量生产的话,还有重赏!”

&esp;&esp;造办处员外郎,从五品,皇上这也太大方了。

&esp;&esp;安陵轩本身对当官没兴趣,不过造办处隶属于内务府,若是他差事办的好,日后与姐姐说不定还有见面的机会。

&esp;&esp;还有玻璃制造的技术,他当然想学,只是他若是离开京城,他姐姐怎么办?

&esp;&esp;安陵容对安陵轩点了下头:“陵轩,还不快谢谢皇上?旁人求都求不来的好机会,你高兴傻了?”

&esp;&esp;安陵轩暗暗咬了咬牙,跪了下来:“皇上放心,微臣定能把洋人的技术拿过来。”

&esp;&esp;雍正哈哈大笑,让安陵轩随安陵容去延禧宫吃完晚膳再出宫。

&esp;&esp;“多谢皇上!”

&esp;&esp;安陵轩脸上的喜色,比刚才被封官可要真挚多了,看的雍正心头又是一阵舒爽,少年人就是不会遮掩……

&esp;&esp;回到延禧宫,安陵容把人打发了出去,看向安陵轩。

&esp;&esp;“在我到之前,皇上问了你什么?”

&esp;&esp;安陵轩皱眉:“他听说我跟敏贝勒和果郡王去了围场,问了果郡王什么表现。”

&esp;&esp;“我说,果郡王和敏贝勒骑射功夫比我强多了。皇上似乎很满意敏贝勒和果郡王来往。”

&esp;&esp;谨贝勒弘历最近跟京中的一群世家子走的很近,其中不少人还是出了名的纨绔,就连安陵轩都是他笼络的对象。

&esp;&esp;乍一看他没什么偏颇,就是一群年轻人志趣相投,或者说臭味相投罢了。

&esp;&esp;但是安陵轩看的清楚,跟谨贝勒关系特别密切的,都是朝中重臣的儿孙。

&esp;&esp;安陵轩一个少年能看透的事情,皇上作为九子夺嫡的胜利者,又怎么会看不清?

&esp;&esp;敏贝勒弘时自然也被皇后教着,要多跟朝中重臣走动。

&esp;&esp;但是弘时脑子笨,那些人说话弯中带弯,他听不懂,就懒得应付。

&esp;&esp;反正他现在住在宫外,皇后也管不了太多。

&esp;&esp;相比较之下,弘时更喜欢跟骑射功夫都不俗的果郡王交往。

&esp;&esp;果郡王只是一个闲散王爷,敏贝勒跟他走得近,皇上自然乐见其成。

&esp;&esp;“娘娘,皇上为何突然要抬举安家?”

&esp;&esp;安陵容梳理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,背上又是一股冷汗。

&esp;&esp;幸好,她在甄嬛落难时,没有踩一脚。

&esp;&esp;“我初入宫时,为了生存,先依附熹妃后依附皇后。”

&esp;&esp;“若我还是安嫔,不算大事。可我成了贵妃,这件事就必然成为皇上心里的刺。”

&esp;&esp;“浣碧和温实初事情发生后,我趁机在皇上面前暗示了当初的不易,还为熹妃开解了几句。皇上心里的刺,总算被拔了出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