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4章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第144章

&esp;&esp;就算是这样抄出来的粮食也不多, 各个镇调拨过去也才够撑上两日的。

&esp;&esp;余逢春气得直拍桌子,那些粮商不仅不配合,还故意隐藏粮食,最后只好把各家管事的给抓了去, 这才抄出来一些粮食, 那装粮食的袋子上还写着是哪个县府调过来的粮, 是抵赖不得的。

&esp;&esp;御林卫已经飞鸽传书去了京城,三县受灾,情况远比报上来的严重多了。

&esp;&esp;沈临川也日日忙得脚不沾地,要巡视各镇的赈灾情况,又要着人收敛尸骨, 为了防止起瘟疫,尸首入土的时候都用撒上石灰。

&esp;&esp;那边定河决堤的口子还没有堵上, 定河旁日日有征调过来的民兵背着装了土石的麻袋往水里扔, 离得近的镇子还泡在水里呢!

&esp;&esp;余逢春看着忙碌的堤坝直能叹气,“这水何是能堵上啊!”

&esp;&esp;沈临川想起他看过的水灾防治方法,“大人,用土包堵无用,要下木龙和埽岸。”

&esp;&esp;“那是何物?”

&esp;&esp;“用巨木横岸, 架设成木桩子护岸,叫木龙,另外用榆树柳枝编成巨网, 用长竹为骨,填入碎石堆在堤坝薄弱之处。”

&esp;&esp;余逢春脸上这才露出一丝喜色,“临川的法子好,快着人去下木龙编埽岸!”

&esp;&esp;定河河边调过来的不仅有各县的驻防兵,还有征调过来的民兵, 人是不少就是这口子怎么都堵不上,就怕这天又下雨了,到时候更是堵不上了。

&esp;&esp;沈临川下去安排去了,又让铁匠速去打了滑轮过来,一会儿要调木龙入水。

&esp;&esp;百十来个汉子扛着巨木而来,朝着决堤口扔了过去,又用滑轨吊木桩竖着打入水中,决堤口总算是堵住了一些。

&esp;&esp;余逢春大喜,“快,能近人了,扛土包上去!”

&esp;&esp;决堤口终于有法子堵住了,还有那快要决堤的地方就用榆树柳条编成的埽岸铺设上去,里面再填入碎石,重新加固了堤坝。

&esp;&esp;沈临川也是急得一头的汗,之前考科举为官他只是想着护家里人平安,真正见到了人间疾苦,不由觉得自己狭隘了。

&esp;&esp;眼看决堤的口子就要被堵住了,余逢春拍着沈临川的肩膀,“这次多亏了沈大人了,回京了我必会一五一十说与圣上。”

&esp;&esp;余逢春无比庆幸这次带了沈临川出来,一帮人都是富贵人家出身,唯独沈临川一个是乡野出身,简直是帮了大忙了。

&esp;&esp;余逢春叹息道:“枉我为帝师,到头来只知道那书本上的东西,哎。”

&esp;&esp;沈临川摇头,“我也只是尽力而为。”

&esp;&esp;那县令偷盗的官粮,卖与的铺子其中就有钱家的粮铺,他还欠着钱大志几条人命了,也是时候该还了。

&esp;&esp;沈临川正想着这事呢,就听见有人大喊了起来,“哥儿夫,哥儿夫!”

&esp;&esp;一个滚圆的人朝着堤岸跑了过来,见沈临川面色不好立马改了口,“沈大人。”

&esp;&esp;余逢春问道:“这是?”

&esp;&esp;钱大志普通跪了下来,“小人钱大志,特意过来送粮食。”

&esp;&esp;余逢春记得,入城之前沈临川就让石御林卫找钱大志借粮食去了,这粮食送过来了可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,忙把人扶了起来,“钱东家辛苦了。”

&esp;&esp;钱大志不敢站起来,这些年他没少同流合污,这次户部调粮食,那掺了砂石的粮食有不少是从钱家的粮食铺子出来的。

&esp;&esp;“小人这次先带了十万石粮食过来,可以支撑上几日,后面的粮食也很快就过来了。”

&esp;&esp;余逢春拉着人,“钱东家快些起来。”

&esp;&esp;钱大志砰砰磕头,“小人有罪,不敢起。”

&esp;&esp;钱大志举着袖子开始抹眼泪,举着账本一五一十说了起来,他们钱家是南陵州府最大的粮商,这些年没少和户部的大人勾结中饱私囊。

&esp;&esp;这次定河旁的三县受灾,户部有从钱家借粮,说是借粮日后再还,上面下来的大人交代了借出去的粮食里面掺了谷壳砂石,高价买粮,得到的银钱都上供了。

&esp;&esp;余大人看着账本上的名字气得不行,原本想拉着钱大志起来,没想到这人也是鱼肉百姓的其中一位。

&esp;&esp;钱大志砰砰磕头,“小人知道罪大恶极,愿意倾家荡产赈济灾民!求大人宽恕!”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