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8章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简单的造型还能凑合,就是新手也能上手,但是像鹿鸣的这一串小铃兰,足以吓退百分之九十多的人。

&esp;&esp;因为太小而且太精密了,很容易毁在半路。

&esp;&esp;“不不,怎么好意思,这应该是你做了很久的。”江小白赶紧拒绝了。

&esp;&esp;漂亮是真的漂亮,但是她也知道这种东西没有办法批量生产,全都是一圈一圈的细线缠绕制成的,真正的纯手工。

&esp;&esp;费时间,费精力,可能还仅此一件。

&esp;&esp;缠花工艺就是非遗的一种,而有许多非遗的技艺之所以逐渐没落、被淘汰,其实就是因为它是手工制成的,效率低下不说,款式也比较老旧。

&esp;&esp;数量少的话,除非是非常贵重、做一件就能吃一年的东西,不然的话注定没有办法符合市场需求,也赚不到大钱。

&esp;&esp;如今的流水线机器化这么强大,效率惊人,而且款式花样还能做到紧随潮流,一日一变。

&esp;&esp;在这种情况下,有些传统的东西因为无法产量、效率低下、样式土气,被市场给淘汰也是合情合理的。

&esp;&esp;甚至有一些非遗都面临着没有传人的悲惨现状。

&esp;&esp;没办法,年轻人能沉下心喜欢这些的不多了,就算喜欢,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也只能向现实妥协。

&esp;&esp;一边是你喜欢的手艺,需要日复坚持,甚至不仅你要学,你还得找个徒弟教给他,让他再传承下去。

&esp;&esp;因为做这个,收入微薄,日子清苦,你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你,连你的另一半都觉得这个工作没有保障。

&esp;&esp;另一边是高薪收入的工作,体面的生活,被世人认可的眼光。

&esp;&esp;这个选择,相当的苦痛。

&esp;&esp;近年来缠花还有绒花工艺之所以被人知道,就是因为汉服爱好者增多,已经成了一个小圈子文化。

&esp;&esp;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与古风元素相对应的物件也被人重新拾起了,就像是花钿,绒花,还有一些仿古的花灯以及油纸伞等。

&esp;&esp;从这方面说,还应该去感谢这些古风圈的人,重新盘活了一些职业。

&esp;&esp;第2455章

&esp;&esp;江小白到底还是收下了鹿鸣的那支铃兰发簪,因为没能推辞过去。

&esp;&esp;而且鹿鸣说了一句话,让江小白觉得非常的动容——

&esp;&esp;“小白姐,知道缠花的人真的很少,比做绒花的还要少,如果你能帮着提及一下我想一定能让更多人知道它、喜欢它的,这是我们再努力也做不到的事。”

&esp;&esp;江小白觉得这话不假。

&esp;&esp;只要把这支铃兰的照片发出去,肯定就会有更多的人知道缠花,这门手艺也会小小火一把。

&esp;&esp;这样不管是它的爱好者也好、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也好,可能面临的处境都会更好一些。

&esp;&esp;也许说这话的鹿鸣会有私心,比如江小白只要提了,缠花固然会被人所知,那她鹿鸣也会因为这支漂亮的铃兰发簪而出一次风头。

&esp;&esp;但,那又能怎么样呢?

&esp;&esp;这的确是她自己的手艺,发簪也真的很漂亮。

&esp;&esp;这就行了。

&esp;&esp;江小白陆续跟模特们合了影,还有一些路人,不过15分钟时间听着不长,实际上更不长,比起庞大的队伍来说,15分钟能合影的数量还是很少的。

&esp;&esp;15分钟结束,江小白又接受了记者媒体的采访。

&esp;&esp;“小白,你也是古风爱好者吗?”记者问。

&esp;&esp;“是挺喜欢的,古装戏的那些戏服我都觉得很漂亮。”江小白说。

&esp;&esp;“那这也是你之所以受邀来这里的原因吗?”记者又问。

&esp;&esp;“……那倒也不是。”

&esp;&esp;江小白稍有犹豫。

&esp;&esp;记者们的眼睛噌的一下就亮了!

&esp;&esp;他们的职业敏锐度告诉他们,这里面有瓜!

&esp;&esp;“那真实原因是什么呢?”他们紧随着问。

&esp;&esp;“是他们给了我很高的出场费,而这些钱是直接打给基金会的。”江小白说到这事似乎很开心,笑起来的时候连眼睛都弯了起来。

&esp;&esp;记者们:??

&esp;&esp;“那个,这是可以说的吗?”记者怔怔的看着她问。

&esp;&esp;“啊……是不能说的吗?可是,晚了。”

&esp;&esp;江小白摊手。

&esp;&esp;“能透露一下具体给了多少吗?”有记者已经支起了吃瓜的耳朵。

&esp;&esp;“不行。”江小白戒备的看着他,“这个真不能讲,下一个话题。”

&esp;&esp;记者都笑了,只能作罢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