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13节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徐允恭点点头道:“有了,目前可以确定的是,应天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广、山东、河南等六个省,是假钞重灾区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并不意外:“这六省是大明的核心地区,经济最为繁荣,假钞多也在情理之中。”

&esp;&esp;“可查到什么线索?”

&esp;&esp;徐允恭略带兴奋的道:“查到几家,已经锁定了好几个目标,最近就会有一次大行动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不解的道:“为何如此着急,现在动手必然会打草惊蛇。”

&esp;&esp;“没有被查出来的人,恐怕会毁灭证据。”

&esp;&esp;“以后再想将他们揪出来,就很难了。”

&esp;&esp;徐允恭笑道:“看来你也不是什么都懂吗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斜睨道:“呦,支棱起来了,来给我讲解讲解其中的奥秘。”

&esp;&esp;朱雄英耳朵也竖起来了,竟然还有景恪不知道的事情,我一定要好好听听。

&esp;&esp;徐允恭也没有卖关子,说道:“以前宝钞流通困难,那些人也不敢造太多假钞。”

&esp;&esp;造的多也花不出去,还容易压低宝钞的价格,增加暴露的风险。

&esp;&esp;“但现在新政施行,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,他们定然会大量制造。”

&esp;&esp;“若市面上的假钞太多,恐怕朝廷所有努力都会付之东流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恍然大悟,道:“所以要在大量假钞出现之前,以雷霆手段摧毁一批造假者,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。”

&esp;&esp;徐允恭颔首道:“对,至于那些还未暴露的造假者,若他们就此收手也就罢了。”

&esp;&esp;“若他们还不知死活,再收拾也不迟。”

&esp;&esp;朱雄英忍不住插话道:“可这样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吗?”

&esp;&esp;徐允恭解释道:“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不可能将所有的造假者全都打掉,这不现实。”

&esp;&esp;“稽查司的目的,也不是消灭所有造假者,而是将局势控制在朝廷能接受的范围内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趁机灌输道:“其实很多事情就是如此……这时候就要学会妥协。”

&esp;&esp;朱雄英再次沉默,这一会儿的功夫,他听到了两个让他难以接受的道理。

&esp;&esp;原来这个世界,并不如他想的那般非对即错,也没有那么多的快意恩仇。

&esp;&esp;更多的是不如意,即便是朝廷也没办法。

&esp;&esp;他知道陈景恪说的是对的,可越是如此他就越难以接受。

&esp;&esp;徐允恭给了陈景恪一个询问的目光:这么打击一个小孩子,好吗?

&esp;&esp;陈景恪回了个:我有分寸。

&esp;&esp;徐允恭就不再提此事,而是说道:

&esp;&esp;“我们也不是随便动的手,锁定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大户,且牵连甚广。”

&esp;&esp;“我们大致估算了一下,查抄的物资能将太子修建的仓库,全部堆满。”

&esp;&esp;“这些物资都会划拨给各地金钞局,用以修建物资仓库。”

&esp;&esp;“为三个月后,发行的新钞做准备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咋舌不已,朱标修可是修建了一百多座仓库。

&esp;&esp;这些地方大户实在太有钱了。

&esp;&esp;大明立国才十六年就如此,真不敢想象王朝中后期,这些地方豪强的财富能雄厚到什么程度。

&esp;&esp;-----------------

&esp;&esp;浙江布政司,严州府,遂安县,灵泉山。

&esp;&esp;是夜,月朗星稀。

&esp;&esp;一名灰衣人犹如猿猱般,在山间跳跃行走,如履平地。

&esp;&esp;每走出一段距离,就会在显眼处留下一个记号。

&esp;&esp;在他身后约五十米处,一行灰衣大汉,正紧随其后。

&esp;&esp;这群灰衣人训练有素,一路上没有发出任何声音。

&esp;&esp;就连脚步声,都放到了最轻。

&esp;&esp;走出大约一里,前方探路的灰衣人好似发现了什么,突然矮身隐藏好身形。

&esp;&esp;然后缓缓后退,直到和大部队汇合。

&esp;&esp;“员外郎,前方有岗哨。”

&esp;&esp;“有几个人?有暗哨吗?”一个大汉从人群里走出,低声问道。

&esp;&esp;赫然正是杜同礼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