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当然了,有亲人因吃瓜被抓的人家除外。
&esp;&esp;就这样,大家送走了一地鸡毛的建章三年。
&esp;&esp;还来不及喘气儿,就要面对恐怖的建章四年。
&esp;&esp;因为谁都知道,真正的肃清就要开始了。
&esp;&esp;朱元璋之所以没有选在过年期间动手,不是他仁慈,也不是顾虑大过年的。
&esp;&esp;而是没有做好准备。
&esp;&esp;其一,锦衣卫那边还没有给出详细的情报。
&esp;&esp;朝廷也不知道哪些人需要打击,哪些人需要警告,哪些人需要表扬。
&esp;&esp;其二,老朱在等朱棡、朱棣的边军回防,以防有人真的狗急跳墙。
&esp;&esp;同时傅有德、沐英等镇守大将那里,也需要提前沟通,以免他们产生误会。
&esp;&esp;而这都需要时间。
&esp;&esp;现在年过完了,该准备的也准备的差不多了,是时候开始行动了。
&esp;&esp;然而,还没等老朱开始行动,各地监狱先扛不住压力提出抗议了。
&esp;&esp;随着秽乱宫闱的事情传开,私下讨论的人也开始变多。
&esp;&esp;锦衣卫和地方衙门全体出动,陆陆续续又抓了数万人。
&esp;&esp;各地衙门的牢狱里,都有相关案犯。
&esp;&esp;这些吃瓜人,成了别人嘴里的瓜,属于风水轮流转了。
&esp;&esp;不过他们吃皇家的瓜,可能因此丧命。
&esp;&esp;别人吃他们的瓜,吃的那叫一个开心。
&esp;&esp;这么多人被抓,他们的家人很担心,朝廷其实也发愁。
&esp;&esp;总不能因为吃个瓜就把人给杀了吧?那成啥了。
&esp;&esp;关键是,还有这么多人。
&esp;&esp;处置的轻了没效果,处置的重了不好收场。
&esp;&esp;杜同礼就几次找到陈景恪:
&esp;&esp;“陈伴读啊,诏狱已经人满为患,您倒是想想办法啊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翻了个白眼,没好气的道:“什么事情都要我想办法,还要你做什么?”
&esp;&esp;杜同礼谄笑道:“我这榆木脑袋,哪能和您比啊。”
&esp;&esp;恭维了几句之后,他话锋一转,说道:
&esp;&esp;“不过有一说一,别看犯人多,真正的案犯其实没几个。”
&esp;&esp;“基本都是谈论此事被抓起来的百姓。”
&esp;&esp;“这些人怎么处置,您倒是给个章程啊。”
&esp;&esp;“实在不行,您找太上皇和陛下问问?”
&esp;&esp;陈景恪笑道:“呵……没想到你杜同礼还有这份善心啊。”
&esp;&esp;杜同礼连忙道:“这不是和您学的吗,谁不知道您才是官场最善良的人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:“好了好了,别拍马屁了,我去问问太上皇吧。”
&esp;&esp;“这么多人一直关着也不是个事儿。”
&esp;&esp;进宫之后,他没敢直接去找老朱,而是先把朱雄英拉上,然后去见了马娘娘。
&esp;&esp;从马娘娘那里得知老朱今天心情不算很差,才敢去找他。
&esp;&esp;只是当他小心翼翼提出这个事儿的时候,老朱讥笑的道:
&esp;&esp;“咱就知道,你肯定会憋不住来找咱说这事儿,果然被咱猜中了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听话音儿就知道,他已经有了处置的办法,连忙问道:
&esp;&esp;“陛下英明,不知道您老人家准备怎么处置他们?”
&esp;&esp;老朱哼了一声,说道:“先关几天给他们长长记性,然后全部发配南洋。”
&esp;&esp;发配南洋?
&esp;&esp;陈景恪恍然大悟,说道:“原来如此,既惩罚了他们,又为南洋增加了人口,一举两得。”
&esp;&esp;“陛下英明。”
&esp;&esp;朱雄英也说道:“这个办法好,南洋动乱之后,剩下的汉人数量严重不足。”
&esp;&esp;“华夏百姓乡土观念很重,很少有人愿意远离家乡。”
&esp;&esp;“以前都是朝廷强行迁徙人口,不少人心中是有怨言的。”
&esp;&esp;“现在这个办法好,流放……不过,我觉得不应该用流放这个借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