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53节(2/2)

&esp;&esp;一支军队的三巨头,职权分明相互之间并无竞争关系,反而合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。

&esp;&esp;所以私下关系普遍都比较友好。

&esp;&esp;三人聚在一起,经常相互打趣开玩笑话家常。

&esp;&esp;这其实不符合古代传统观念。

&esp;&esp;怕将领造反,历朝历代都会想办法限制军中统帅的权力,监军制度就是这么来的。

&esp;&esp;但新制度却改变了这一观念,反而更希望军队高层相互合作,而不是内斗。

&esp;&esp;当然,不能说古人做的就不对,他们也是基于现实情况,搞出的监军制度。

&esp;&esp;陈景恪也是先改变了整个社会,然后一步步微调,在两年前确立了现在的军事制度。

&esp;&esp;没有之前的一系列改革,他也不敢轻易对军制动手的。

&esp;&esp;总之,一切制度都是基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社会情况而建立的。

&esp;&esp;没有相应的基础,太先进的制度反而会扯着淡。

&esp;&esp;三人聊了一会儿,就将话题扯回了当前的战争。

&esp;&esp;林浩问道:“梁永怀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?大战将起,他那边准备的如何了?”

&esp;&esp;刘楚之说道:“梁将军说一切准备就绪,让总部放心。”

&esp;&esp;林浩依然不放心的道:“足利义持麾下十五万精锐,梁永怀只有四万人,还是要提醒他小心一些。”

&esp;&esp;一阵寒风吹来,耿子茂紧了紧身上的大衣,说道:

&esp;&esp;“一万两千名火器兵,五千骑兵,还有一万三千步兵精锐,只要他不瞎指挥这仗就输不了。”

&esp;&esp;刘楚之也说道:“梁将军去过草原,也去过西南,作战经验丰富,不会有问题的。”

&esp;&esp;“我自然相信梁永怀的军事水平,但是……”林浩压低声音说道:

&esp;&esp;“此战关系着陛下和陈侯的颜面,干系重大啊。”

&esp;&esp;耿子茂顿了一下,说道:“那就派一艘战列舰去博多港。”

&esp;&esp;刘楚之立即起身说道:“我这就去传达命令。”

&esp;&esp;博多港是陆后(福冈)地区的重要港口,有几百年的历史。

&esp;&esp;但真正兴盛起来,还是近十几年日明贸易繁荣后的事情。

&esp;&esp;将主力舰放在这里,可以策应梁永怀。

&esp;&esp;这件事情处理完,林浩又问道:

&esp;&esp;“后续登陆部队何时到达?可不能耽误了总战略。”

&esp;&esp;耿子茂说道:“十天左右到达,放心吧我的抚慰使,耽误不了大事。”

&esp;&esp;林浩认真的道:“这是我的职责,为你这个主帅查漏补缺,你还嫌弃起我来了。”

&esp;&esp;耿子茂说道:“不嫌弃不嫌弃,有你在我才能睡个安稳觉。”

&esp;&esp;林浩这才放过他,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,叹道:

&esp;&esp;“我们两个,不知道还能搭伙多久。”

&esp;&esp;耿子茂眼神一变,说道:“你听到具体消息了?”

&esp;&esp;林浩道:“这还用打听吗?攻下日本之后册封一百个诸侯王,上面的意思已经摆在明面上了。”

&esp;&esp;“过不了多久,军队必然有一次大的人事变动。”

&esp;&esp;“以你的资历和功劳,十有八九要去大都督府任职。”

&esp;&esp;耿子茂有些泄气,说道:“嗨,都是猜测,谁知道上面是什么意思。”

&esp;&esp;“关键是陈侯怎么想的,谁都把握不准,说不定就把我发配到海外去了。”

&esp;&esp;林浩没好气的道:“你叫分封为发配?得了便宜还卖乖。”

&esp;&esp;耿子茂不在意的道:“谁想要封国谁就要去,反正我是不想要。嗯,现在不想要。”

&esp;&esp;林浩倒是一点都不怀疑他的话,有些人视封国为最高追求。

&esp;&esp;有些人则想实现更大的抱负和理想,将分封视为监牢。

&esp;&esp;因为一旦去了封国,就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
&esp;&esp;当然也不是说他们不想要封国,而是不想在最有作为的年纪,就被封到犄角旮旯去了。

&esp;&esp;耿子茂作为军方下一代核心,自然不想这么快被封走。

&esp;&esp;“上面的心思再怎么难以把握,有些事情也不难猜,不可能放你走的。”

&esp;&esp;“现在该担心的是我,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意思。”

&esp;&esp;耿子茂提议道:“要不找陈侯交流一下?”

&esp;&esp;林浩倒也没有反对,只是说道:“先将这一仗打好吧。”

&esp;&esp;“这一仗打的越漂亮,后面的事情就越好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