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69节(2/2)

&esp;&esp;至于让他去陆后向平安京方向推进,则是耿子茂自己的意思。

&esp;&esp;虽然足利义持率领的主力被灭,可日本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大国,依然不可小觑。

&esp;&esp;从陆后到平安京一千二百余里,这一路上光大领主就有七八个,小领主更是不知道有多少。

&esp;&esp;想要横推过去,还是需要一些手段的,一个不好很容易就阴沟里翻船了。

&esp;&esp;这既是老大哥给你的机会,也是对你的考验。

&esp;&esp;通过考验了,你能获取一份大功,也能获得老大哥们的认可。

&esp;&esp;通不过考验,老老实实的转行吧,也别天天顶着少壮派领袖的光环招摇撞骗了。

&esp;&esp;沐晟自然也明白这些,所以对这一战非常重视。

&esp;&esp;将各种情报汇集到一起,带领参谋部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出兵计划,还顺手制定了一份备用计划。

&esp;&esp;等一切准备好,他才问道:“接我们的船来了吗?”

&esp;&esp;部下立即回道:“王指挥使刚刚来报到了,您要见他吗?”

&esp;&esp;沐晟说道:“让他过来吧。”

&esp;&esp;很快王景弘就被带了进来。

&esp;&esp;本来他还有些忐忑,不知道能不能和对方攀上关系。

&esp;&esp;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,一见面沐晟就亲切的道:

&esp;&esp;“景弘,上次见到你还是建章六年的授命仪式上,没想到眨眼就四年过去了。”

&esp;&esp;王景弘震惊不已,要知道当时他们总共也就说了不到十句话而已。

&esp;&esp;这让他非常激动,道:“没想到您竟然还记得我。”

&esp;&esp;沐晟笑道:“你的才能在一众同侪里都出类拔萃,我又怎会不记得。”

&esp;&esp;本来王景弘还在怀疑,对方是不是在客套,但聊了几句之后就发现。

&esp;&esp;沐晟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,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,竟然都知道。

&esp;&esp;这就说明,沐晟是真的全面了解过他的情况。

&esp;&esp;这让他既惊喜又疑惑,沐晟为何对自己这么看重?

&esp;&esp;沐晟能看得出对方的疑惑,但是绝对不会说出真相的。

&esp;&esp;事实上,他之所以能记得对方,皆因陈景恪。

&esp;&esp;陈景恪那里有一份名单,是值得重点培养的人才,其中就有王景弘的名字。

&esp;&esp;王景弘以为他能坐镇日本,是运气好。

&esp;&esp;其实是陈景恪亲自指派的,知道此事的凤毛麟角。

&esp;&esp;沐晟在跟随他学习的时候,偶然看到过一次名单才知晓的这些。

&esp;&esp;虽然他不知道陈景恪为什么如此笃定,这个差点当了太监的人能成大器。

&esp;&esp;但还是那句话,陈景恪一直以来的算无遗策,让所有人都不敢小瞧他的眼光。

&esp;&esp;对那份名单上的人,沐晟自然每一个都做了了解。

&esp;&esp;但凡有机会,他和名单上的每一个人,都保持了良好关系。

&esp;&esp;当然,他也没有刻意去拉拢。

&esp;&esp;真这么干了,就算他是沐英的儿子,恐怕也落不了好。

&esp;&esp;他只是有机会接触对方了,才会认识一下并释放善意,比如眼下。

&esp;&esp;王景弘虽然很疑惑对方的和善,但也乐于与对方交好。

&esp;&esp;一个有心一个有意,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。

&esp;&esp;当然了,沐晟也不是盲目的人,他有自己的一套标准。

&esp;&esp;与王景弘聊了一会儿之后,他就拉着对方聊起了接下来的战事。

&esp;&esp;王景弘知道这是自己表现的机会,也没有客气,将了解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。

&esp;&esp;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建议,先打谁后打谁,谁可以置之不理等等。

&esp;&esp;其战术,与沐晟等人制定的竟然大差不差。

&esp;&esp;而且因为他更了解日本情况,在细节上甚至还要胜出许多。

&esp;&esp;这让沐晟惊叹不已,难怪陈侯这么重视他,果然是大才也。

&esp;&esp;同时也对陈景恪的识人能力,感到敬佩。

&esp;&esp;要知道,大明四百多实权指挥使,没有一个是庸才。

&esp;&esp;想从这些人里准确找到最优秀的,按理说需要经过一轮又一轮磨砺才行。

&esp;&esp;可是他却能略过这个磨砺的过程,直接挑中并加以培养。

&esp;&esp;这份眼光让人不得不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