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天将军 第273节(2/2)

&esp;&esp;其他的不经常训练,战斗力根本无法与回纥军相提并论。

&esp;&esp;随后,安思顺故意将兵马驻扎在白亭海北部。

&esp;&esp;多派人巡视边境,防止回纥探马越境。

&esp;&esp;但回纥的探马,早已看到“大唐骑兵”。

&esp;&esp;他们没有看到“盔甲”,最多也是一些普通的皮甲。

&esp;&esp;除了唐军旗帜外,什么回纥,思结,契苾等等战旗,五花八门。

&esp;&esp;再看数量大约一万余骑,回纥探马立刻将此消息汇报。

&esp;&esp;一百多里外的一片绿洲上,这里也有一个湖泊,但和白亭海无法相比较。

&esp;&esp;更何况与白亭海连着的是休屠泽,比白亭海还大一圈。

&esp;&esp;“启禀叶护,唐军来白亭海的骑兵共一万,看他们的打扮和旗帜,应是河西的回纥、契苾、浑、吐谷浑、思结、羌、突骑施等部。”

&esp;&esp;探马向磨延啜禀告。

&esp;&esp;“我知道了。大唐这是没把我们放在眼里,执意攻打吐蕃。”

&esp;&esp;磨延啜握紧拳头。

&esp;&esp;他是此次行军的主帅,而他的身份是回纥的叶护。

&esp;&esp;骨力裴罗身体有恙,自然不能亲自领军,由他来代劳。

&esp;&esp;回纥只是派遣三万回纥骑,两万附属联军。

&esp;&esp;另外还有十万骑随时组建,防御王忠嗣西进。

&esp;&esp;在他们看来,王忠嗣在不派遣步兵的情况下,根本不可能以骑兵击破护卫郁督军山的十万骑。

&esp;&esp;等王忠嗣骑兵到来,已经下雪,这更是回纥人擅长的,到时候能以人多优势围剿朔方骑兵和河东骑兵。

&esp;&esp;此次布置,是怕与大唐彻底翻脸,未雨绸缪。

&esp;&esp;回纥本来就是九姓铁勒中最强大的一支。成立汗国,九姓铁勒归附,实力膨胀得极为厉害。

&esp;&esp;这也是他们敢阻止大唐打败吐蕃的底气。

&esp;&esp;但他们没料到李瑄会征调附属胡族来应对。

&esp;&esp;实际上,这些附属胡族,不被回纥轻骑放在眼里,但李瑄吃定他们以阅兵为借口,不敢对大唐胡骑和白亭守捉城进行攻击。

&esp;&esp;“叶护,当跃过去,击破这些唐军。我回纥控弦二十万,不比唐军四镇兵马差。”

&esp;&esp;一名回纥大将向磨延啜请命到。

&esp;&esp;他是回纥著名猛将阿勒卜,曾经跟着骨力裴罗南征北战十几年,为统一回纥立下赫赫功勋。

&esp;&esp;所以他被封为“阿波”,这是统兵马官的意思,是回纥的高级将领。

&esp;&esp;阿勒卜由于善于征战,一直对回纥“软弱”于唐庭很不满。

&esp;&esp;当初李瑄趁他剿灭突厥王庭余孽的时候,将乌苏米施可汗的擒走,一直让阿勒卜引为遗憾,也认为这是回纥的耻辱。

&esp;&esp;“不可以,唐军倾国而来,我回纥就只能西遁了。”

&esp;&esp;磨延啜果断拒绝阿勒卜的话。

&esp;&esp;他们的目的是为吐蕃缓解压力,而非彻底得罪大唐。

&esp;&esp;“唐国已经让附属胡兵北上了。要么就不要得罪,要么就一刀两断。如此瞻前顾后,必然会发生祸患。”

&esp;&esp;阿勒卜一脸闷气,他认为已经如此,干脆就做到底,与吐蕃结盟。

&esp;&esp;虽唐军经常征伐草原,但在草原上吃的败仗也不少。

&esp;&esp;“不要再说了。让阅兵的战马,推进到靠近唐军边境八十里,看看是否能引唐军回防。”

&esp;&esp;磨延啜还打算再试一试,以兵马更近,让大唐河西产生危急感,回兵支援,以救吐蕃。

&esp;&esp;“遵命!”

&esp;&esp;阿勒卜无奈,只能遵从。

&esp;&esp;他对磨延啜父子忠心耿耿,只是不服气磨延啜对李瑄的畏惧。

&esp;&esp;虽然李瑄所向披靡,但他们回纥刚灭突厥和拔悉密,还未和李瑄一较高下。

&esp;&esp;他听说李瑄骑马持槊,如猛虎匍匐,苍鹰俯冲,但一直对此嗤之以鼻。

&esp;&esp;当初他要是追击乌苏米施可汗,李瑄一定无法得逞。

&esp;&esp;一天后,回纥距离白亭海只有八十里,使诸胡骑兵心中一震。

&esp;&esp;安思顺安抚他们,让他们安心踏在大唐的疆土上,随时准备作战。

&esp;&esp;几日后,回纥果然没有再进,让诸胡骑兵松一口气。

&esp;&esp;大漠之中,北风呼啸。

&esp;&esp;使黄沙弥漫,飞沙走石,马匹不再奔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