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天将军 第708节(2/2)

&esp;&esp;甚至以为安禄山一个胡儿,最多想割据范阳,苟安乐一时。

&esp;&esp;他准备再派使者,为安禄山加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,如果安禄山还不来长安,他必然会调集河东、朔方、陇右、河西的兵马讨伐安禄山。

&esp;&esp;越想越烦,李隆基干脆忘掉烦恼,好好享受这个寒冷的冬天。

&esp;&esp;凛冬过去,或许春天就会到来。

&esp;&esp;他有时在温泉之中,有时在飞霜殿内饮酒。

&esp;&esp;他像是心血来潮一样,每每观看宫中的大乐《霓裳羽衣舞》。

&esp;&esp;由美丽动人的杨玉环舞蹈。

&esp;&esp;此时杨玉环因为担心李瑄的病情而忧郁,那我见犹怜的神态,加上身娇体媚,使《霓裳羽衣舞》更让李隆基迷醉。

&esp;&esp;看着那妩媚的美人,一颦一笑。

&esp;&esp;听着那靡靡曲调,无忧无虑。

&esp;&esp;饮着水晶杯中的宫廷御酒,醉生梦死。

&esp;&esp;与此同时,华清宫下,杨国忠在中书门下堂训斥着文武百官,彰显自己的威严。

&esp;&esp;四杨依旧收着来自四方的贿赂。

&esp;&esp;壮丽的虢国庄中,拜访的达官贵人排了数里。

&esp;&esp;他们丝毫没有料到东北与西北的变化……

&esp;&esp;在十一月的一天,杜甫一路跋涉,从长安回往洛阳。

&esp;&esp;和历史上不同,这一世,杜甫在老家洛阳有一些薄田,能养家糊口。

&esp;&esp;在从长安回家途中,他察觉到国家的大患,写了一首五百字的五言古诗。

&esp;&esp;通过敏锐的观察力,和各地的走访,诗中尽显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气氛。

&esp;&esp;杜陵有布衣,老大意转拙。

&esp;&esp;许身一何愚,窃比稷与契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不仅仅是对当权者的批判,他也非常无奈,对李隆基恨铁不成钢的同时,又抱有一丝希望。

&esp;&esp;非无江海志,潇洒送日月。

&esp;&esp;生逢尧舜君,不忍便永诀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葵藿倾太阳,物性固难夺。

&esp;&esp;他还是那个国家的忠臣,如向日葵开向太阳的方向,这是本性无法改掉。

&esp;&esp;中堂有神仙,烟雾蒙玉质。

&esp;&esp;暖客貂鼠裘,悲管逐清瑟。

&esp;&esp;劝客驼蹄羹,霜橙压香橘。

&esp;&esp;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

&esp;&esp;荣枯咫尺异,惆怅难再述……

&esp;&esp;神仙似的美人在堂上舞蹈,轻烟般的罗衣遮不住玉体的芳香。

&esp;&esp;供客人保暖的,是貂鼠皮袄,朱弦、玉管,正演奏美妙的乐章,劝客人品尝的,是驼蹄羹汤,香橙、金橘,都来自遥远的南方。

&esp;&esp;那朱红色的大门里,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,这大路上啊,冻饿死的穷苦百姓有谁去埋葬?

&esp;&esp;相隔几步,就是天堂与地狱一样的区别。

&esp;&esp;杜甫继续鞭挞是谁造成了这一切?

&esp;&esp;杜甫的幼子虽不至于再饿死,但他发出的悲呼一点都不次于历史上的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。

&esp;&esp;他结合自己这一世为官的思想,刨根问底,质问上苍?

&esp;&esp;也是质问不可能回答他的李隆基?

&esp;&esp;国家为什么会变成这样!

&esp;&esp;杜甫明明心中已有答案。

&esp;&esp;群冰从西下,极目高崒兀。

&esp;&esp;疑是崆峒来,恐触天柱折……

&esp;&esp;杜甫已经预料到叛乱会到来。

&esp;&esp;在安西龟兹。

&esp;&esp;李瑄召西域诸国王、酋长进行最后一次会议。

&esp;&esp;他直言安禄山要造反,他要率兵勤王,让这些西域国家尽可能提供一些支持。

&esp;&esp;西域诸王知道天将军是要大谋划,但他们不敢拒绝天将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