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李隆基激动地坐起来,他还以为李瑄英年早逝了。
&esp;&esp;如果那样的话……
&esp;&esp;“安禄山已死,叛军三十万,在秦王的威压下土崩瓦解。现河北、河南已经光复。秦王向圣人传递捷报!”
&esp;&esp;高力士来到李隆基面前,递上捷书。
&esp;&esp;一时间,李隆基面容上略有失望,并没有接过捷书。
&esp;&esp;安禄山范阳起兵,直下东都后,李隆基对他恨之入骨,发誓擒拿安贼后将其凌迟处死。
&esp;&esp;可现在听安禄山被李瑄平定,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。
&esp;&esp;一股寒意,遍布他全身。
&esp;&esp;“圣人何故?”
&esp;&esp;高力士不解,他以为安禄山死,圣人怎么都能高兴高兴。
&esp;&esp;“平定叛乱,他众望所归了。对我来说是好消息吗?”
&esp;&esp;李隆基怏怏不乐。
&esp;&esp;他担心李瑄回来的时候,就携此威势,对他进行逼宫禅让。
&esp;&esp;天下苍生和自己的皇位,他更关心后者。
&esp;&esp;高力士也陡然反应过来,朝堂虽大,但从三省六部到军队,李瑄已经完成更换。
&esp;&esp;忠于李隆基的老臣被压制地死死的,更何况这些老臣并不一定是李隆基的死忠,而是怨恨李瑄将他们排除权力的中心。
&esp;&esp;为什么一些老臣不敢骂李林甫和杨国忠,却敢骂李瑄?
&esp;&esp;因为骂李林甫,攻击杨国忠的大臣,许多会被害死,家破人亡,最起码会被贬官。
&esp;&esp;而李瑄从来不会因此去对付政敌。
&esp;&esp;只有犯罪,才会被刑罚、处死。
&esp;&esp;当初长安流行的谚语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,就是形容李瑄气量大。
&esp;&esp;哪怕李瑄攫取权力,依旧没有对政敌大开杀戒,只是把他们排斥到权力边缘。
&esp;&esp;“力士,还有没有办法了?”
&esp;&esp;李隆基掩面痛哭。
&esp;&esp;历史上的李隆基当太上皇都想着夺权李亨,更何况现在还是皇帝。
&esp;&esp;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,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去权力。
&esp;&esp;哪怕李瑄以“演武”的方式,警告过李隆基。
&esp;&esp;“秦王权势滔天,边军皆不听我们的。禁军已经变为天策府的卫士,徒之奈何?圣人年迈,当颐养天年,享尽天伦之乐。”
&esp;&esp;高力士苦口婆心向李隆基劝说道,他害怕圣人玩得太过火,连现在的地位也会失去。
&esp;&esp;李七郎何等聪明。
&esp;&esp;几乎能防的,全部防了。
&esp;&esp;昔日宦官有权力,但现在宦官一无是处。
&esp;&esp;李瑄不信宦官。
&esp;&esp;他身边甚至一个宦官都没有。
&esp;&esp;现在李瑄最信任的机构为“秘书监”,他改变秘书监的性质,吸纳一批翰林学士、进士、集贤学士、史者、书令史官吏入秘书监,为李瑄处理琐碎事务,起草文书。
&esp;&esp;高力士认为,仅靠老臣,根本无法成事。
&esp;&esp;索性享受余生欢乐。
&esp;&esp;“连玉环娘子都不让我见,这是颐养天年吗?”
&esp;&esp;李隆基突然发怒,质问高力士:“是不是李瑄让你监视我?”
&esp;&esp;“老臣一无所有,心唯圣人。”
&esp;&esp;高力士赶紧叩头拜道。
&esp;&esp;他对李隆基的忠心,至死不变。如果有机会,他会不顾一切为李隆基争取。
&esp;&esp;可眼前没有机会。
&esp;&esp;而且失败承受的因果太大。
&esp;&esp;别的不说,兴庆宫总管刘单这一道坎都过不去。
&esp;&esp;老臣之中,都是一群平庸之辈!
&esp;&esp;苗晋卿、陈希烈、张均张垍兄弟、苏震、魏方进、崔器、裴士淹、房琯等等,都是一些文弱之人,谁也不堪大器。
&esp;&esp;地方太守中或许有心向圣人者,但一郡之力,又能做什么呢?
&esp;&esp;最多阳奉阴违,给李瑄使使绊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