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天将军 第823节(2/2)

&esp;&esp;张垍是张说的儿子,名望自是不必多说。

&esp;&esp;关键是李隆基认为张垍是自己人。

&esp;&esp;哪有女婿坑老泰山的?

&esp;&esp;其他苗晋卿、苏震、房琯等虽表现出忠臣模样,但李隆基还是有些信不过。

&esp;&esp;他写密旨给张垍,让他选择死士,去刺杀李瑄。

&esp;&esp;事成之后,拜他为相,封他为王。

&esp;&esp;一天后,这封密旨被送去张垍府邸。

&esp;&esp;“让我去杀李瑄?”

&esp;&esp;张垍惊吓。

&esp;&esp;他和李瑄合作过、对抗过,他们兄弟有自己的主张,一直以中立为主。

&esp;&esp;李林甫、李瑄、杨国忠三人当权的时候,张垍张均都能通过不痛不痒的反对增加自己的威望,又保住自己的地位。

&esp;&esp;正是因为张垍张均一直左右逢源,此次李瑄只是给张垍张均闲职,让李隆基以为二人对他忠心耿耿,甘愿赴死。

&esp;&esp;“即便李瑄能被杀死,愤怒的禁军也会把我们的家人杀光。”

&esp;&esp;张垍越想越惊恐。

&esp;&esp;死士想到李瑄身边,必然由他带领。

&esp;&esp;图穷匕见后,不论成功与否,他必死。

&esp;&esp;天策禁军不敢入兴庆宫,屠了张府还是轻而易举的。

&esp;&esp;之前李隆基逃出长安的时候,没带上张垍张均兄弟,使二人天一亮就追了出去。

&esp;&esp;只是到达城南数十里的山寺后,他们因家眷在长安,不肯前行,就跑回长安。

&esp;&esp;这表明张垍属于比较顾家的人。

&esp;&esp;坐在书房,一宿没睡,第二日清晨,张垍拍案而起:“圣人异想天开,再勇猛的死士难道还能强过猛虎不成?成功的概率也不会超过一成?”

&esp;&esp;“如果靠在秦王这座大山上,我或许会重新得到权势!”

&esp;&esp;张垍想通以后,不想身死族灭,立刻令亲信奴仆将李隆基的密诏送到李适之手中。

&esp;&esp;以前他和李适之关系还不错,希望李适之将来能帮他说句好话。这密诏是投名状。

&esp;&esp;李适之看了密诏后,沉静半晌,又原封不动地令人送到洛阳。

&esp;&esp;七郎平定叛乱,他很欣慰。

&esp;&esp;距离至高的权力,也仅有一步之遥。

&esp;&esp;长安百姓没有李隆基的忧愁,他们得知安禄山被杀死后,纷纷到达街头庆祝,载歌载舞,称赞秦王的赫赫武功。

&esp;&esp;安禄山雄据潼关,不可一世。

&esp;&esp;然秦王仅仅几个月间,就将其横扫。

&esp;&esp;天下终于太平,百姓们认为在秦王的治理下,一定会再现“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”的盛况。

&esp;&esp;文人士子也十分开心,今年虽未有科举,但有消息传出,明年将进行新的科举制度,录取人数前所未有。

&esp;&esp;叛乱覆灭,再没有什么能阻碍明年科举的进行。

&esp;&esp;有人欢喜有人愁,对抗李瑄的阶级,一直存在。

&esp;&esp;他们一想到强势无比的李瑄,就头皮发麻,无法想到对策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洛阳。

&esp;&esp;自九月中旬开始,李瑄着手安置云集在洛阳城周边的二十万大军和十万俘虏。

&esp;&esp;这些大军中,一大半出自安西、北庭、朔方、陇右、河西、河东、剑南。

&esp;&esp;其余为郡兵、县卒,乡勇,新兵,还有一些防御使,团练使麾下的义兵。

&esp;&esp;“封尚书,兵部职方司、武库司、车驾司、武选司,不可尽全。吾欲增加诸司职责,并新置退卒司。专门掌管因伤、因业和不复壮年的退伍士卒,以及对军籍士卒的伤亡和抚恤。凝聚军中实力,你看如何?”

&esp;&esp;李瑄召兵部尚书封常清的时候,向他说道。

&esp;&esp;现有三个尚书在洛阳。

&esp;&esp;分别是兵部尚书封常清、吏部尚书裴遵庆、工部尚书崔光远。

&esp;&esp;另外,户部侍郎刘眺、刑部侍郎王玙被李瑄召至洛阳。

&esp;&esp;他们带着属吏,制定河北河南的恢复策略。

&esp;&esp;“秦王体恤士卒,军队得知,必战意倍增。”

&esp;&esp;封常清表示赞同。

&esp;&esp;自古的抚恤,往往难以落实。

&esp;&esp;另外,当今募兵制度下,士卒一般服役十年,就可以退伍回家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