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天子对纪尚书的知情识趣却十分欣赏,笑着说道:“纪尚书一片好意,朕心领了。不过,朕还是希望她们分去六部,隔两个月轮转一次,一年中将六部差事都学一遍。”
&esp;&esp;就像男子们一样。
&esp;&esp;最终以考核的结果为依据,来给她们派差事。
&esp;&esp;也不用担心她们不适应官场或被上官穿小鞋。毕竟,除了陆真之外,其余女进士个个有深厚背景。有什么事,家中长辈自然会出手。
&esp;&esp;为什么几位尚书大人都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支持天子?因为这十几个将要进六部观政学习的女进士里,就有他们的子侄后辈。
&esp;&esp;董尚书心想,如果皇上连这都算在内,那可真是算无遗策了。
&esp;&esp;不管张尚书愿不愿意,总之,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。
&esp;&esp;宫宴散会,姜韶华留下了三位即将留在宫中当差的女进士,崔文秀和李颖也被留下了。
&esp;&esp;姜韶华笑着吩咐:“你们三个先跟着陈舍人,学一学宫里当差的规矩,听陈舍人号令行事。”
&esp;&esp;三个女进士一同应了。
&esp;&esp;陆真昂首挺胸气势如虹。
&esp;&esp;王舒面色平静从容不迫。
&esp;&esp;李芳菲柔声细语仪态优美。
&esp;&esp;可谓是各有特色。
&esp;&esp;陈舍人多了三个下属,心中也很是愉快,笑着将她们三个领到一旁,仔细地教导规矩。
&esp;&esp;姜韶华笑着看向李颖:“你考上女进士,以后在崔县令面前,可以挺直腰杆。半点不用怵他。”
&esp;&esp;李颖笑道:“托皇上的福,臣从六年前开始就和他平起平坐了。”
&esp;&esp;姜韶华一乐:“你真的想回去?要不要留在朕身边当差?”
&esp;&esp;李颖笑着答道:“叶县女子书院如今声名赫赫,每年都有许多女童慕名前来读书。现在书院里的女夫子也越来越多。臣实在舍不下,还是早些回去。”
&esp;&esp;还有丈夫和两个儿子哪!怎么能割舍得下?
&esp;&esp;姜韶华心中了然,也就不再多说,转而问崔文秀:“你若是留在京城,可以在这里开设女子书院。将儿子和女儿都接到京城来。”
&esp;&esp;李颖有丈夫有儿子,崔文秀是寡妇,和婆家闹翻了,和娘家来往也不多。可谓无牵无挂。一双儿女,带到京城来就是了。
&esp;&esp;崔文秀果然心动了。
&esp;&esp;她先看了看李颖。
&esp;&esp;李颖轻声笑道:“皇上要在京城推行女子书院,确实需要一个忠心可靠又能干的人。叶县书院有我,你只管放心。你就留在京城。我回去之后,让人将你一双儿女都送到京城来。”
&esp;&esp;女子也能干出一番事业来。
&esp;&esp;当年孀居遭婆家欺负,不得不去叶县投奔堂兄。谁能想到,她也有金榜题名做进士的一日。以后还有更远大的前程等着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