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502节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楚羽亦在这边。

&esp;&esp;不过,楚修远没有第一时间去见自己的小女儿,而是先见到自天理虚空门户那边退出来的青州叶族族主叶炎。

&esp;&esp;不论楚修远还是叶炎,这趟都亲身接触天理的人与地。

&esp;&esp;一方面是给唐廷帝室表态,另一方面则是掌握天理的具体实情。

&esp;&esp;“炽元回来了。”楚修远不多客套:“感觉如何?”

&esp;&esp;叶炎:“在人间之外称皇朝,还当真能凝聚起一部分山河气运,确实难得一见。”

&esp;&esp;跟天理方面打交道多了,大唐这边也渐渐掌握对面部分讯息。

&esp;&esp;结果,相当一部分信息,都令人意外。

&esp;&esp;例如,天理之中,亦是一方皇朝。

&esp;&esp;但这其实不合此世常理。

&esp;&esp;山河国运凝聚,可称皇而非王者,需要极为广袤的山河与百姓。

&esp;&esp;曾经九天十地之一的归藏,如今的天理,其中可能蕴含无数奇珍异宝,灵气丰富。

&esp;&esp;但面积规模与人口,注定无法同真正的一方人间相比。

&esp;&esp;这种情况下,缺乏凝聚一大皇朝龙脉国运的基础。

&esp;&esp;但天理中人,自称是皇朝子民。

&esp;&esp;他们的皇朝名为,大明。

&esp;&esp;不论楚羽、上官宁,还是叶炎、楚修远,都未曾听过有如此一个皇朝。

&esp;&esp;但这个皇朝,还当真凝聚起一部分山河国运,只是有所缺失。

&esp;&esp;一般而言,这往往意味着山河有缺,但不代表没有称皇的资格。

&esp;&esp;先前的底子犹在。但不完整。

&esp;&esp;“没接触到所谓的明皇。”叶炎继续说道:“但我发现另外一个诡异之处。”

&esp;&esp;他目视楚修远:“那所谓大明皇朝的国运,同文人儒生,息息相关。”

&esp;&esp;不是一个两个读书人,又或者修习儒家传承的皇族子弟。

&esp;&esp;而是所有读书人,作为一个整体,令人意外地承载天理中的山河国运。

&esp;&esp;类似情形,同大唐迥异。

&esp;&esp;楚修远听了,一对雪白眉毛却扬了扬:

&esp;&esp;“圣天子垂拱而治?”

&esp;&esp;第296章 道基法宝其二,太清八景宝蓑

&esp;&esp;楚修远闻听叶炎描述天理中的情况,神色反而严肃几分:“那里的文脉呢?”

&esp;&esp;叶炎:“文华之气与山川地脉相合,文脉亦流转各方,看似分散,实则合一。”

&esp;&esp;楚修远微微颔首。

&esp;&esp;不出他所料。

&esp;&esp;那所谓大明皇朝读书人身负山河国运,相对者,便是文华之气同样与山河地脉相容。

&esp;&esp;不用再多问,楚修远便明白,那里或许也有经学诗书传家的门第,但与大唐世家不同。

&esp;&esp;大明皇朝治下的读书人,某种程度上来说,是休戚与共的整体。

&esp;&esp;各家自有兴衰起伏不假,但与帝皇天子相对者,始终是一整个群体。

&esp;&esp;这个同帝王天子道共同承担山河国运的整体,不是着落在少数几人几家,甚至严格来说不是着落具体的儒家修行者身上。

&esp;&esp;而是……

&esp;&esp;“礼法。”

&esp;&esp;叶炎同楚修远对视一眼:“礼制。”

&esp;&esp;二人皆大唐儒家修士中佼佼者,虽然未必认可天理中儒家修士,但接触下来,已经初步了解对方情况。

&esp;&esp;一定程度上,对方的礼法,是连同皇朝帝室,也包涵在内,天子官绅,共同组成一个庞大而又完整的体系。

&esp;&esp;一个在大唐皇朝此前历史上,并未出现过的体系。

&esp;&esp;照修道界惯常说法,这是独立于经学、神射、咏诵之外,一门全新的儒学道统。

&esp;&esp;毫无疑问,脱胎自经学。

&esp;&esp;但已经非常成熟,别具一格,自成一派。

&esp;&esp;……在天理,这新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代经学。

&esp;&esp;饶是楚修远经惯风浪,这时亦神情严肃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