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t css="rd">
&esp;&esp;刘三瞧见数量,满意地点点头,“比我预计要多一些呀!沈兄弟,你们这真是十五天做一个?”
&esp;&esp;沈青越:“我们好多人呢。”
&esp;&esp;刘三:“不是有挂绳吗?”
&esp;&esp;沈青越:“还没装,出库前再装,省得放在仓库弄脏了。”
&esp;&esp;姜竹去给他拿他们从村里收上来的挂饰。
&esp;&esp;村里的姑娘们编的大多还是常见的花形,有人弄出来了很像鸟形状的,但看不出来是鹤,沈青越奖励了那家姑娘一两银子,让她再接再厉,现在还没成果呢。
&esp;&esp;不过这些漂亮的挂饰只是挂上去示意一下,就挺显漂亮的。
&esp;&esp;刘三很满意。
&esp;&esp;沈青越让做的流苏都比较长,比从小摊贩那儿买来的络子也要大一些。
&esp;&esp;去外面买这样的一个,也得要好几十文呢,二两六钱买一个竹帘加络子,回去和书一起卖,一个卖个四五两银子问题不大。
&esp;&esp;他算着时间,问:“到五月能有多少?”
&esp;&esp;沈青越:“五月初还是五月末?”
&esp;&esp;刘三想想,“月初,最晚月末!”
&esp;&esp;按池远舟的预计,他们五月到六月间差不多就能上第二册《长腿鸟》了。
&esp;&esp;沈青越:“五六百个吧……”
&esp;&esp;刘三:“嗯……不能再多点儿吗?你们村那么多人呢……”
&esp;&esp;沈青越笑:“又不是人人都会……”
&esp;&esp;他想了想:“你今年还要扇子吗?”
&esp;&esp;刘三:“要!不过今年恐怕……”
&esp;&esp;他也朝沈青越乐:“今年做花扇子的肯定多,咱们得降降价了。”
&esp;&esp;沈青越:“四文一把,再低不做。”
&esp;&esp;刘三:“行,不过我也要不了太多……”
&esp;&esp;一直沉默的姜竹:“多不了。”
&esp;&esp;“嗯?”
&esp;&esp;几人都看他。
&esp;&esp;姜树记得那扇子不算难编啊,去年村里就编出来四五千把呢,今年编得更早,怎么可能少。
&esp;&esp;姜竹:“没篾条。”
&esp;&esp;沈青越:“……”
&esp;&esp;啊,把这事儿忘了……
&esp;&esp;他们村就这几个篾匠,全在山上。
&esp;&esp;姜树:“我当什么事呢,不够去收不就好了?”
&esp;&esp;他们村没有,隔壁村肯定有啊,隔壁村没有,附近其他村子肯定也有篾匠。
&esp;&esp;只是扇子本来就便宜,如果篾条再花钱收,利润就会更低一点儿。
&esp;&esp;姜树倒是兴致勃勃要帮他们联系人。
&esp;&esp;转天听说今年刘老板还要收扇子,村里人还挺高兴。
&esp;&esp;反正去年他们就掏了买竹篾的钱呢,闲着的时候编一编,多赚一文是一文。
&esp;&esp;大家这乐观的态度搞得沈青越有点儿汗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