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领队砸吧着嘴,感慨道:“……也不知道戈尔还能不能记得我。”
&esp;&esp;旁边的年轻人眼睛一亮,“对啊,队长你比我们有资历,当初是不是您和教授他们一起救助的戈尔啊?”
&esp;&esp;领队点头,颇有种炫耀孩子的与有荣焉。
&esp;&esp;“当时戈尔可凶了!受着伤还那么有气势,那会我们还说,这是在保护区至今见过最大块头的西北狼了!又黑又壮,亚成年都那么有气势……后面才知道,戈尔是个混血的西北狼!”
&esp;&esp;混血狼通常会因为杂交中基因的重新组合,使得某些基因的表达发生了一定的变化,从而导致凸显在外形、体格上的改变,比如拥有比纯种狼更大的体型。
&esp;&esp;戈尔就是这样的例子。
&esp;&esp;年轻人:“不过现在也不知道戈尔到底是什么和西北狼的混血血统……”
&esp;&esp;另一人道:“如果戈尔还记得队长,说不定真会追过来看看呢!狼最记恩了!他们对味道的记忆也很敏锐!”
&esp;&esp;领队笑了笑,无奈道:“我倒希望他们别过来,远离人类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安全的。”
&esp;&esp;不来至少可以说明这群毛茸茸依旧对人保持有很强的警惕心,这可比好奇和报恩更能让他放心。
&esp;&esp;而且不管人类是好是坏,都绝对不能让野生动物产生“任何人类都是可以靠近”的想法——
&esp;&esp;某些专业摄影师在拍摄的途中,如果意外与当地的野生动物相处不错,那么在离开前,他们会假装做出凶狠、咒骂的驱赶样,为得就是告诉这群动物“一定不要像相信我一样去相信其他人类”、“警惕人类远离人类才是你们应该坚持的行为准则”。
&esp;&esp;说到这里,几人没忍住又讨论了一番现在国内外偷猎的事情,说得几个年轻工作者各个义愤填膺、面红耳赤(气的),就差抱上武器和那群偷猎的去当面干架了!
&esp;&esp;聊天之余,他们在原地休息了一会儿,便继续马不停蹄地远离,尽可能避免在戈尔、恩和出现的区域内留下太多属于人类的气息。
&esp;&esp;只是到底进山消耗得体力多,前一晚又没休息好,即便几人都身强力壮,但接连徒步至今也有些耐不住了。
&esp;&esp;为着身体着想,几人商量一番,决定再走半小时,然后找个合适的地方休息休息,等吃完饭再寻个地方扎营过夜。
&esp;&esp;在进山的工作人员又一次开始赶路时,身处数公里之外的戈尔则叼着断气的肥硕野兔,往小雪豹身边赶。
&esp;&esp;等他回来之前,那只藏在草丛中的亚成年猞猁已经享用完食物,拍拍屁股走人了。
&esp;&esp;大概是残留在瀑布边上的气味依旧带给猞猁不小的压力,因此他吃饭的速度很快——快出残影。
&esp;&esp;猫科动物舌面上细碎而生的倒刺让他们吃鱼的时候会方便很多,于是等戈尔带着野兔回来时,水边就只剩下一小堆米白的鱼骨刺,以及一股被瀑布水汽杂糅到很淡的山猫味儿。